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不改對話結構 中美恐走向對抗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8日 06:35
2012年1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奧巴馬連任後,未來4年將與一個新的中國領導層打交道,兩國關係走向備受關注,有美國專家認為,中日民族主義齊齊升溫,是奧巴馬新政府要面對的一個重大難題。北京觀察家則警告,中美目前都覺得對方的威脅在上升,意味現有對話結構存在缺陷,若仍不改變,兩國可能走向對抗。


美專家﹕中日民族主義升溫可怕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國際關係專家瑟威爾(Daniel Serwer)昨在華盛頓外國傳媒中心接受本報記者提問時說,中日民族主義升溫,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怕的重大問題,在未來4年,這問題對華府將變得愈來愈重要」。


瑟威爾表示,中日不值得為釣魚島動干戈,只能靠談判解決問題,然而這需要兩國均存在合適的政治氣氛,「現在的問題是,亞洲國家並不像歐洲般有着一套地區安全架構」。他指出,美國長期在區內扮演平衡各國勢力的角色,緩解缺乏地區安全架構的缺陷,但前提是區內國家接受這一角色,「所以現在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時刻,尤其是美國根本沒有聚焦處理這個問題」。


京教授料保持非敵非友關係

奧巴馬過去4年一大外交動作是把注意力從中東放回亞太,對「既是對手亦是伙伴」的中國軟硬兼施,一方面與中國未來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打好關係,另一方面拉攏日韓越菲等國牽制中國,並頻頻就貿易和匯率問題施壓。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對本報指出,國務委員戴秉國曾提出中美「C2」概念(兩國協調),「但我的意見是,如果協調(Coordination)不成,可能導致合作(Cooperation)也失敗」。


孫哲舉例稱,中國大力發展軍備,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軍事部署,兩國互相覺得對方威脅在上升,現有對話結構雖然很多,卻無法消除這一領域誤解。他認為,兩國學界都有責任為政府提出新戰略設計,但現時缺乏「講真話」平台,反而有不少專家誇大對方的威脅程度。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則認為,領導人更替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有限,「不管誰掌權,國家利益是固定的」,而從結構上看,兩國經貿關係密切,在地區安全、朝鮮、伊朗等戰略問題上也有合作空間,但美國在民主、自由、民族等問題上與中國會有摩擦,它與亞太多國的同盟關係也會與中國發生「碰撞」,「所以我認為兩國會保持一種非敵非友的關係」。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