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共重大的權力交接將在十八大上完成,至明年全國「兩會」將完成政府換屆。就目前資訊來看,新一屆領導以習近平與李克強為主導將無疑義。
習李接班,面臨的內外局勢喜憂參半:就國內來講,一方面,經濟成就舉世矚目,胡溫十年令中國經濟總量晉身世界第二,為新一屆領導班子留下一個較好基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也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找到一條正確道路。另一方面,受世界經濟不景氣拖累,中國經濟正處於減速甚至下行階段;黨內官員的貪污腐敗仍十分嚴重;社會發展不平衡、兩極分化加上各利益集團的博弈令矛盾加劇;「疆獨」、「藏獨」勢力日趨活躍,嚴重威脅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這些都是對新一任領導的嚴峻挑戰和考驗。
國際上,伴隨着中國崛起,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壓力更大,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加深,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周邊國家與中國矛盾加劇,美國也將戰略重心重新轉向亞洲,中美關係面臨新挑戰。
中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李執政時期尤為關鍵。一方面,支持中國創造奇蹟的各項優勢正在變化。另一方面,上述種種挑戰都事關政權的穩固與國家命運,無不需要謹慎應對。因此習李未來執政的道路並不輕鬆。
小步政改 穩妥推進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終結「毛式革命」,提出「改革開放」,中國迎來了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但時至今日,改革初期的各種「紅利」正逐漸消減,而隨着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社會矛盾日益複雜和突顯,於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成為繞不過去的話題。但30年來,政改話題卻一直立題未破題。
伴隨着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政改之聲再起。胡錦濤在「7•23」重要講話中明確回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域的重要位置,堅定不移加以推進」。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認為,政治體制改革,這30多年已經不斷地推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還面臨着很多問題,有很多關卡我們要去過,不闖關、不往前推是不行的。因此,十八大宜在這些方面作出新部署。
不過,觀察人士認為,內地政改不會大刀闊斧進行。新一屆中央領導仍會堅持審慎原則,穩步推進,但決心、力度應會增強,特別是在加強法治、增加透明度、提升公民參與度等方面,會有實質步驟。
認清經濟機遇與阻力
在經濟方面,習李將面對三大問題,一是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在哪裏,對此經濟增長點,應採取什麼方式來培育和發展;二是未來中國經濟中最大風險是什麼,應採取什麼方式來應對與規避;三是未來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最大障礙或阻力是什麼。
從最近習近平與李克強一些言論所透露的訊息來看,未來領導人對這三個問題已有明確的思路,下一步就要看如何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政策。
鄧首道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