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明天(11月5日),觀塘的油塘社區會堂將正式開幕。這意味着,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將達到98所。按現時的工作進度,100所的大關已在望,指日可達。
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用途廣泛,一直以來深受地區團體及市民的歡迎。這些場地可以用作舉辦各種社區活動,供居民參與,有助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在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內舉行的活動包括地區團體的會議、聯誼活動、公民教育活動、訓練課程,以及慶祝、康樂文化及體育活動。一旦遇上天災、緊急事故、惡劣天氣,社區會堂還可以用作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居民臨時棲身。
社區會堂陸續落成
從2007年至今,共有11所全新的社區會堂建成啟用。現時還有九所社區會堂在興建,有些即將落成。預計,未來數年內,平均每年約有兩所新的社區會堂投入服務,其中包括計劃明年啟用的庇利街聯用大樓,這是九龍城區第一個社區會堂(另有一所在興建中),當地居民期待已久。
;此外,天水圍、屯門(龍門居)、粉嶺、元朗、沙田、北角也會在未來幾年內先後有新的社區會堂建成。其中,天暉社區會堂已經竣工,稍後會開放給地區團體使用。這是為了配合天水圍、尤其是天水圍北日益上升的人口需要而建造的。會堂位於天瑞路與天暉路交界處,附近有天恩邨、天澤邨、天逸邨及天富苑,地點適中,交通便利,旁邊還有新建成的體育館,兩者可以提供一系列社區文化康樂設施。
天暉社區會堂以「天水人間」為主題,內有一系列符合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環保設計,例如自然對流通風、降溫水牆、綠化天台及平台等。會堂有一個可容納450個座位的多用途禮堂連舞台,後台有貯物室、化妝室、會議室,可讓地區團體舉辦小型娛樂、慶典、演講活動。可容納30人的會議室,也可舉行舞蹈排練、興趣小組等不同活動。
擬定制度有效分配資源
目前,有60餘所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已啟用二、三十年,當中大部分在公共屋邨之內。我們會考慮配合房屋署的重建計劃,重置或重建這些設施。
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的管理和相關政策制定,由民政總署負責;日常管理和運作則由各區民政事務處和各區區議會負責。目前,地區團體及市民對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設施的需求甚殷,多用途禮堂的平均使用率持續上升,現時這些設施的平均使用率約達八成。為更好地發揮設施的作用,民政事務總署2011年成立了一個高層次的社區會堂/社區中心運作事宜工作小組,審視各區社區會堂/社區中心的運作。小組經過諮詢,已擬定了24項建議,就租訂制度、費用轄免、懲罰制度等作出調整,並會陸續落實,務求以公平、公開、透明,且簡明、容易操作的方法分配有關資源,當中建議包括所有地區均採用及全面推行抽籤方式,以分配設施的使用時段;各區設立健全的監察機制,包括駐場職員定時巡查,以及督導人員突擊巡查;設立統一懲罰制度,例如採用違規記分制等,以防止設施遭濫用或不當使用。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1月4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用途廣泛,一直以來深受地區團體及市民的歡迎。這些場地可以用作舉辦各種社區活動,供居民參與,有助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在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內舉行的活動包括地區團體的會議、聯誼活動、公民教育活動、訓練課程,以及慶祝、康樂文化及體育活動。一旦遇上天災、緊急事故、惡劣天氣,社區會堂還可以用作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居民臨時棲身。
社區會堂陸續落成
從2007年至今,共有11所全新的社區會堂建成啟用。現時還有九所社區會堂在興建,有些即將落成。預計,未來數年內,平均每年約有兩所新的社區會堂投入服務,其中包括計劃明年啟用的庇利街聯用大樓,這是九龍城區第一個社區會堂(另有一所在興建中),當地居民期待已久。
;此外,天水圍、屯門(龍門居)、粉嶺、元朗、沙田、北角也會在未來幾年內先後有新的社區會堂建成。其中,天暉社區會堂已經竣工,稍後會開放給地區團體使用。這是為了配合天水圍、尤其是天水圍北日益上升的人口需要而建造的。會堂位於天瑞路與天暉路交界處,附近有天恩邨、天澤邨、天逸邨及天富苑,地點適中,交通便利,旁邊還有新建成的體育館,兩者可以提供一系列社區文化康樂設施。
天暉社區會堂以「天水人間」為主題,內有一系列符合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環保設計,例如自然對流通風、降溫水牆、綠化天台及平台等。會堂有一個可容納450個座位的多用途禮堂連舞台,後台有貯物室、化妝室、會議室,可讓地區團體舉辦小型娛樂、慶典、演講活動。可容納30人的會議室,也可舉行舞蹈排練、興趣小組等不同活動。
擬定制度有效分配資源
目前,有60餘所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已啟用二、三十年,當中大部分在公共屋邨之內。我們會考慮配合房屋署的重建計劃,重置或重建這些設施。
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的管理和相關政策制定,由民政總署負責;日常管理和運作則由各區民政事務處和各區區議會負責。目前,地區團體及市民對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設施的需求甚殷,多用途禮堂的平均使用率持續上升,現時這些設施的平均使用率約達八成。為更好地發揮設施的作用,民政事務總署2011年成立了一個高層次的社區會堂/社區中心運作事宜工作小組,審視各區社區會堂/社區中心的運作。小組經過諮詢,已擬定了24項建議,就租訂制度、費用轄免、懲罰制度等作出調整,並會陸續落實,務求以公平、公開、透明,且簡明、容易操作的方法分配有關資源,當中建議包括所有地區均採用及全面推行抽籤方式,以分配設施的使用時段;各區設立健全的監察機制,包括駐場職員定時巡查,以及督導人員突擊巡查;設立統一懲罰制度,例如採用違規記分制等,以防止設施遭濫用或不當使用。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1月4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