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6日 06:35
2012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大部分人都有趕時間候車追車的經驗,當我們正趕着上班或應約赴會,站在巴士站看着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巴士卻仍未到站時,心裏總希望巴士早一點來臨,儘管按正常班次該還要多等一會兒,也希望它會比平時早一點。反過來若遲了出門,正飛奔往巴士站時,心裏必定希望巴士較正常遲一點才到,好讓自己趕上這班車。


人做事總是從個人出發,希望事事都能配合自己,遷就自己,沒想過若事情真的如己所願,對其他人會有什麼影響。當我們站在車站想巴士早一點來到時,不會想及可能有人會因巴士早到而趕不上這班車。當我們跑得氣吁吁希望巴士遲一點才到時,也不會想到其他人也許會因此而遲到。有趣的是,同一班次會同時有人希望巴士早一點到和遲一點到,設若巴士司機真的接收到信息,他究竟應該順應誰的意願?


內在規範 不損人利己

事事從個人出發,這種想法是那麼的自然,自然得幾乎人人如是,且不曾有半點自我懷疑。事實上,人很多理想和行為都是從個人出發,影響到他人也不自知。從這點看,人天生就是自私的。不錯,我也承認,我是自私的。不過自私只是人性的一面,就因為人有自覺和懂得內省,意識到有利己之欲,才發展出各種制約,才會有許多古賢先哲不約而同地整理出道德的理想主義,否則人與野獸何異!


道德是人在群體生活中的內在規範,以顧及他人利益和感受為前提,不作損人利己之事。但有些人認為,道德只是一種外在的制約,限制了個人自由意志的無限伸延,而且只是一種表現於人前的虛偽行為,因此聽見道德兩字便嗤之以鼻。


內省內修 突破個體規限

對道德最錯誤的解讀,就是為了切合道德的標準而在人前掩飾不道德的行為,私底下暗地裏卻幹着不道德的事,此所謂假道學,非但沒有真正履行道德的義務,更且辱沒了道德的名聲,確實令人討厭。


故人們對道德產生抗拒也屬情有可原。惟從古今中外多種宗教哲學都各自推演出近似的道德理想來看,該可知道德並不是那麼片面膚淺,它既有深層的社會價值,也需要更高層次的演繹。與其說道德是一種規範,不如說它是一種超越,不是要限制自己去遷就他人,而是要超越人格自我,透過內省內修突破個體規限。


說得太過虛無縹緲?下次趕巴士時,若萌生起一些利己的念頭,嘗試推己及人,停止那些無意義的想法。久而久之,你便會發覺,投入形體之外的那個大我,反而會令你生活得從容一點。


文 鄧孟聰 charisbaba@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