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膠粒事件」發展至今已近3星期,150噸膠粒的貨主中石化日前表示,撥出1000萬元配合清理行動,有清理膠粒的義工表示,原來有中資公司獲中石化外判執膠工作,以「車馬費」招徠,希望廉價聘請自發執膠的市民,以中石化名義協助清理。本報曾向中石化查詢,但至截稿前未聯絡上負責人。
南丫島義工多環團籲往長洲
昨日再有大批市民趁周末到沙灘清理膠粒,環團DB Green冒雨到坪洲清理,今日估計亦會有逾千名市民分別會到南丫島和長洲協助清理膠粒。有環團呼籲,由於到南丫島的義工太多,呼籲有興趣參與的市民可選擇到長洲海岸協助清潔。
有自發執膠粒的市民昨在網上踢爆,指中石化日前曾外判執膠工作,交予個別中資機構負責,有機構貪圖方便,向執膠粒義工表示可付車馬費,令義工變為「外判工」。該市民批評,中石化只希望「用錢了事」,並不是真心希望清潔好沙灘。
市民:中石化只望「用錢了事」
另外,繼有漁民懷疑膠粒令養魚窒息,昨有風帆愛好者向本報舉報,指在赤柱西岸發現近百條䱽魚死亡,全浮在水面,擔心災難已蔓延至生態系統。由於當時她未有帶同相機,未能攝下畫面,及後她折返打算帶同相機出海時,發現大部分䱽魚已順水流飄走。本報昨日把數條䱽魚死屍劏開,但並無發現膠粒。
漁護署發言人回應指出,昨天收到6個養魚戶通報,指在馬灣、索罟灣和長沙灣魚類養殖區發現小量塑膠粒,已經清理,沒收到在魚類養殖區有異常死亡報告。至於就本報接獲的舉報,要再作了解。
學者:需加快清理 恐破壞整個生態
中大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表示,若小魚是吃進膠粒而導致窒息,其屍體有可能被鯊魚或大魚吃掉,膠珠殘骸留於大魚的胃和腸部,會影響健康。他建議政府加快清理行動,否則整個生態會受破壞。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