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順寧道半生緣 鄰里人情拆不掉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2日 06:35
2012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年近50的何先生,還是手抱嬰兒時就在順寧道生活,小時候跟父母和親戚住在順寧道59號天台,幼稚園在55至57號的天台學校讀,父母都在附近一段順寧道做小生意;1980年代末,59號一段樓宇被私人清拆重建,何先生已長大成大,就獨自搬到71號(今次重建區內)頂樓租住板間房,04年板間房業主打算裝修,又再協議讓他以特惠租金搬上71號的天台屋居住,直至今天。這位在順寧道生活了近半世紀的街坊,就因交不出07年的居住證明,至今未獲任何安置協議。


「住咗咁多年 根本唔想搬 」

「因為舊樓的信件容易弄丟,我一直都用父母在沙田的公屋作通訊地址,兒子的出世紙、所有正式文件都用父母公屋地址登記,租金交給房東婆婆,水電費交給樓下的租戶,真的無任何住址證明。」但明明在這裏住了數十年,街坊個個認得他,房東婆婆宣誓證明他一直交租,最近再聯絡回樓下已搬走的租戶,又再多交一份宣誓文件,何先生與市建局信來信往的爭拗大半年,仍未得到明確回覆,市建局只是反覆抄回屋宇署清拆安置的條文回應,由此至終,屋宇署卻從未有人員參與此事件。


「你有得畀我揀,我根本唔想搬,天台屋我住咗咁多年住慣晒,人哋以為住天台一定好慘,有些係慘的,十幾戶迫埋一齊。但我呢度得4戶人,廚房廁所共用的,鄰居互相好熟絡,有感情;幾十年前住天台屋真係熱,但而家有晒冷氣,無咩問題,夜晚坐出嚟唞涼,陣風仲舒服過冷氣多多聲。咁多年嚟我一家三口都係交緊500蚊租,你就算安置我去公屋都貴好多啦,新式公屋又個個關埋門,無晒以前守望相助的感覺。」對天台屋如此自豪的何生,卻無端被市建局視為博安置的外來人,成件事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難得在家門前有一片自由空間」

不過,隨着重建區內住戶陸續獲安置搬離,何先生繼續留守天台也面臨治安惡化的問題,而且昔日好鄰居搬走,家裏都感覺冷清。天台屋拆一間少一間,天台居住的文化卻甚少被正視和珍惜;在清拆前最後數月裏,順寧道重建關注組籌劃了一系列跟天台生活、順寧道社區及天台屋政策有關的活動,「天台其實是好奇妙的地方,現在香港可能得丁屋別墅、小部分的寮屋和天台屋,可以在家門前有一片露天空間,按自己的生活需要自由使用。搞這個天台文化節,最主要想跟其他天台街坊,或未住過天台的朋友,都可以一齊探索天台生活的可能性。天台除了燒野食之外,仲可以種菜、養豬、曬鹹魚、做電影放映會,好多嘢,你諗得出都可以一齊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