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伙英設計師 開自家品牌專門店 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0日 06:35
2012年08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葉甦和中星的一班股東,除了在生產上推行轉型升級,亦漸漸萌生自創品牌的念頭。這是因為,他們認識了新疆一個有機棉種植場的東主。


這個有機棉種植場除了種植白色的有機棉花之外,還種植了有機彩棉。所謂「有機彩棉」,是指那些品種的棉花在種植時已經有天然的顏色(如淡黃、淡紅、淡綠);而不是在採摘後才染色,也不是採用基因改造技術。為了保證成分不被污染,這些有機棉必須使用有機肥料,還不可使用化學農藥(要在旁邊種甜瓜來吸引害蟲);並要以人手採摘(以免沾上機油)。


主打有機棉嬰兒用品

相比之下,以傳統方法種植的棉花,只佔全世界3%的農地,但卻耗用大約25%的農藥,極不環保。由於嬰兒的皮膚較薄,若造衫的棉有殘留農藥,他們可能會比成人更易出現皮膚敏感。


葉甦覺得,有機棉是很大的賣點。同是一張嬰兒棉被,若改用有機棉,價格和形象將不可同日而語!加上他們認識了一名英國設計師,於是中星的原班股東,便伙拍前者,合創Natures Purest有機棉嬰兒服裝及用品品牌。由於從未涉足零售業,部分股東初時只打算將產品交給代理商銷售。但葉甦認為,這樣和消費者相距太遠了,必須自行開設門市,才能將該品牌的理念傳遞給消費者。


自行開店 近距離接觸消費者

2008年1月,Natures Purest分別在英國和香港開設專門店。透過產品的英式設計,在部分女性和育嬰雜誌宣傳,以及參加嬰兒用品展,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現時,這品牌在香港、成都、北京、澳門、英國、澳洲、大阪共有十餘間專門店。其中8間為直營店,餘下為特許加盟店。此外,在英國,還有超過400間零售店有銷售其少量貨品。


記者到尖沙嘴海運大廈的Natures Purest拍照,發覺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它是英國品牌,而不知它是由香港人和英國人合創。該店還引入了其他品牌的有機護膚品,實行作附加推銷。有內地遊客逛了一會,即購買了約2000元貨品。


葉甦透露,Natures Purest成立一年後開始收支平衡,三年後開始有盈利,近一年多增長特別好,有幾間專門店都是今年才開業。但他強調,Natures Purest乃獨立於中星的另一公司。它要做得很均真,像其他品牌商般,向中星落單。這是為了免除中星客戶的疑慮,以免它們說,中星既承接代工訂單,又自行經營品牌。


獨立營運 免舊客疑慮

初時,中星有些客戶得知其股東另外自創品牌,也略有芥蒂,但近期已沒有這問題。「反而有外國品牌商說,你們有有機棉,不如幫我生產一個新系列。兩者居然產生了協同效應!」葉甦說。


生產力促進局的顧問亦建議,一般廠商要自創品牌,都應該採取中星這種安排。他還指出,中星有很多機會,都是由他人轉介而來。這在製造業中,其實十分常見。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廠商本身也要做好轉型升級的準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