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足以填滿3架雙層巴士的150公噸膠粒散落本港水域,引發海洋生態大災難,除了為多個沙灘鋪上一層白霜,更隨水漂流,殺到馬灣和長沙灣魚類養殖區,政府估計清理工作長達數個月。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首次披露,食環署於上月26日才知悉事件,反映海事處於24日接報後,無即時通知其他部門,延誤了清理工作;對於事發後政府一直未有公布事件,高永文否認隱瞞,但承認會汲取教訓。
街市商販抱怨 生意大受影響
漁業聯盟召集人姜紹輝批評政府後知後覺,接報後沒有即時作出反應,連日亦未有清楚交代膠粒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昨已收到街市商販抱怨,生意大受影響,損失有待進一步評估。多個部門官員昨在不同場合,呼籲市民毋須過分擔心事件影響食物安全,強調膠粒無毒;漁護署表示,曾就事件諮詢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群聲,亦認為膠粒不溶於水,魚類吞下可能窒息死亡,但對食物安全輕響極輕微(見另稿)。
昨續有市民到多個沙灘包括愉景灣的稔樹灣及南丫島等,從沙堆中撿拾膠粒。政府預計,膠粒會隨着潮汐漲退不斷冲上沙灘,清理工作長達數個月。環境局長黃錦星提醒市民,不宜到南丫島深灣清理膠粒,以免滋擾綠海龜上岸產卵。
海事處接報兩日後通知食環
海事處昨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於事發翌日,即7月24日接獲報告,兩個貨櫃分別在南丫島西北和南丫島北面漂浮,翌日再接報於南丫島東面有一個貨櫃擱淺,遂聯絡船公司,直至26日才發現有膠粒在海面漂浮,海事處已即時通知食環署清理,又聯絡環保署;高永文及黃錦星昨表示,分別於8月2日及7月31得知事件。政府一直沒有主動公布事件,直至13日後,昨日才有政府官員巡視受影響沙灘。愉景灣環團DB Green上周五在社交網站發起清理膠粒,信息被廣泛傳閱,事件才曝光(見表)。
墜海膠粒撿回不足一半
政府昨晚發出新聞稿,表示墜海的150公噸膠粒,連日撿回71公噸,佔總數不足一半。膠粒出現於愉景灣、南丫島、長洲、梅窩及坪洲共9個沙灘及海灣,昨首次收到馬灣及長沙灣養魚區有微量膠粒,暫未收到魚類異常活動或死亡報告。綠色力量呼籲政府,將塑膠原料交予回收商循環再造,不應堆填。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