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年初開始各大航運企業多次增加運費以保障利潤,繼7月宣布將於今天起上調多條海外航線運費後,東方海外(0316)及中國遠洋(1919)日前又決定,於8月下旬及9月初再進行新一輪貨運收費調整計劃,但有貨櫃代理公司對本報透露,由於需求疲弱,除了新年後的加價幅度能企穩之外,運費近兩個月都是「月初加,月中減」,實際上「加了等於沒加」。
今日公布中期業績的東方海外,昨日宣布自9月1日起將亞洲至新西蘭運費每標準箱增加300美元,連同歐亞、東亞至澳洲及東南亞至澳洲(見表),短短兩個月多條航線運費已兩度上調;中遠前日也再度上調遠東、亞歐、美加、南美航線的運費,加幅從150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分別於今日、月中及9月1日實行;中海集運(2866)也從今日開始上調往歐美、非洲等航線運費,增幅150美元至400美元不等。
今年春節後 航企掀加價潮
航企加價潮早於今年春節後開始,受累去年運費大挫致使大多數航企蝕本,今年3月以來一眾航企連續多月調整運費,以彌補去年減價的影響。國家交通部上月亦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航運業仍然低迷,大型航企還能應對,但中小航企已存在倒閉風險。然而,雖然交通部表態打算為航運業推出短期的扶助措施,具體政策卻至今仍未落實。
不過,連番加價能否令業績起死回生仍是未知之數。「歐洲線,3月至5月大約加了200美元至450美元,加幅大約4成,但從5月至7月,運費其實很波動。」從事貨櫃代理業務的首富國際運輸主管盧先生說:「需求根本不足,船公司月頭加價,月中因為沒單而要減價,然後下個月初又說加價,周而復始,所以實際上沒加多少。」
分析員:反映供需角力
有歐資分析員指出,航企加價不是需求帶動,而是供需雙方角力,目的是讓貨主接受現在的價格:「說下個月加價,其實是想貨主接受這個月的價錢,透過這方式一點點提高運費」。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則直言,航企密集加價對外貿企業是很大衝擊:「他們加幅沒有準則,一間加便間間加,協議定價,變相壟斷。」他強調,以現時只有微利的外貿業務而言,運輸成本上升將令更多中小企雪上加霜。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今日公布中期業績的東方海外,昨日宣布自9月1日起將亞洲至新西蘭運費每標準箱增加300美元,連同歐亞、東亞至澳洲及東南亞至澳洲(見表),短短兩個月多條航線運費已兩度上調;中遠前日也再度上調遠東、亞歐、美加、南美航線的運費,加幅從150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分別於今日、月中及9月1日實行;中海集運(2866)也從今日開始上調往歐美、非洲等航線運費,增幅150美元至400美元不等。
今年春節後 航企掀加價潮
航企加價潮早於今年春節後開始,受累去年運費大挫致使大多數航企蝕本,今年3月以來一眾航企連續多月調整運費,以彌補去年減價的影響。國家交通部上月亦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航運業仍然低迷,大型航企還能應對,但中小航企已存在倒閉風險。然而,雖然交通部表態打算為航運業推出短期的扶助措施,具體政策卻至今仍未落實。
不過,連番加價能否令業績起死回生仍是未知之數。「歐洲線,3月至5月大約加了200美元至450美元,加幅大約4成,但從5月至7月,運費其實很波動。」從事貨櫃代理業務的首富國際運輸主管盧先生說:「需求根本不足,船公司月頭加價,月中因為沒單而要減價,然後下個月初又說加價,周而復始,所以實際上沒加多少。」
分析員:反映供需角力
有歐資分析員指出,航企加價不是需求帶動,而是供需雙方角力,目的是讓貨主接受現在的價格:「說下個月加價,其實是想貨主接受這個月的價錢,透過這方式一點點提高運費」。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則直言,航企密集加價對外貿企業是很大衝擊:「他們加幅沒有準則,一間加便間間加,協議定價,變相壟斷。」他強調,以現時只有微利的外貿業務而言,運輸成本上升將令更多中小企雪上加霜。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