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月初江蘇調研提出「穩定投資是擴內需穩增長關鍵」的號令下,各地方政府紛推出穩增長措施(詳見表),湖南省長沙市昨日更公布規模龐大的招商計劃,推出195個投資項目向金融機構招手,總投資金額高達逾8292億元(人民幣.下同),令人不禁聯想起金融海嘯後中央推4萬億刺激方案。學者認為,這反映了地方只能重走海嘯時以投資刺激經濟的舊路,但地方本身財政困難,只有靠別人的錢去保GDP。
195項目向金融界招商
湖南省政府網站昨日公布,為「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率先發展」,長沙市策劃包裝了195個項目向全球金融機構發出投融資邀請,包括40個重大項目和155個一般項目,總投資達8292億元。當中那40個重大項目,主要分成四部分,包括城區改造、交通基建項目、小市鎮發展及產業園項目開發,僅這40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額便有3748億元,佔整個招商計劃近半。
市委書記:應對危機穩增長
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表示,應對金融危機,長沙所面臨的壓力不容忽視,要促進經濟穩健增長,還需持續率先發展,所以今次推出的重大投資,是為目前銀行找不到項目,地方找不到資金的情况搭建橋樑。
不過,長沙市今次公布近200個項目,並未提供融資具體信息,會向什麼投資者發出融資邀請,亦沒提及各項目完成融資的時間表,以及長沙市政府會否出資合營。但顯而易見,長沙市政府要再依靠基建投資去應對當前經濟放緩形勢;2008年底,該市亦曾推出約5800億元的重大投資項目共322個,雖然項目數量比今次多,但總投資額卻少2000多億元。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對本報記者指出,全球經濟放緩,內需又疲弱下,地方政府要穩增長,基本上只剩投資一途,但隨着地方融資平台已債台高築,土地收入減少等因素下,「地方自己都沒錢搞太多投資了」,所以才會將一些過去應該是地方財政負責的工程,包裝成招商項目,「叫別人出錢去拉動GDP」。
學者:招商帶動 難達標
他續稱,去年審計署公布2010年地方債務有10.7萬億元,地方政府本身就面臨還債壓力,而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亦不一定有興趣參與那些基建,所以最後8000多億元的投資額能否全部落實,胡星斗對此存疑。
「政府將投資金額誇張,看起來便好像很重要,很宏大,但單憑市場的資金,缺乏中央財力,恐怕最後成功融資的金額恐怕只有十分之一」。
明報記者 陳子凌、魏嘉儀
195項目向金融界招商
湖南省政府網站昨日公布,為「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率先發展」,長沙市策劃包裝了195個項目向全球金融機構發出投融資邀請,包括40個重大項目和155個一般項目,總投資達8292億元。當中那40個重大項目,主要分成四部分,包括城區改造、交通基建項目、小市鎮發展及產業園項目開發,僅這40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額便有3748億元,佔整個招商計劃近半。
市委書記:應對危機穩增長
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表示,應對金融危機,長沙所面臨的壓力不容忽視,要促進經濟穩健增長,還需持續率先發展,所以今次推出的重大投資,是為目前銀行找不到項目,地方找不到資金的情况搭建橋樑。
不過,長沙市今次公布近200個項目,並未提供融資具體信息,會向什麼投資者發出融資邀請,亦沒提及各項目完成融資的時間表,以及長沙市政府會否出資合營。但顯而易見,長沙市政府要再依靠基建投資去應對當前經濟放緩形勢;2008年底,該市亦曾推出約5800億元的重大投資項目共322個,雖然項目數量比今次多,但總投資額卻少2000多億元。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對本報記者指出,全球經濟放緩,內需又疲弱下,地方政府要穩增長,基本上只剩投資一途,但隨着地方融資平台已債台高築,土地收入減少等因素下,「地方自己都沒錢搞太多投資了」,所以才會將一些過去應該是地方財政負責的工程,包裝成招商項目,「叫別人出錢去拉動GDP」。
學者:招商帶動 難達標
他續稱,去年審計署公布2010年地方債務有10.7萬億元,地方政府本身就面臨還債壓力,而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亦不一定有興趣參與那些基建,所以最後8000多億元的投資額能否全部落實,胡星斗對此存疑。
「政府將投資金額誇張,看起來便好像很重要,很宏大,但單憑市場的資金,缺乏中央財力,恐怕最後成功融資的金額恐怕只有十分之一」。
明報記者 陳子凌、魏嘉儀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