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濟下行趨勢難扭轉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26日 06:35
2012年07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由出口帶動,當國外需求萎縮時,內需不足的缺口只能夠由投資帶動。可是,過度的投資已經造成多個行業產能過剩及房地產泡沫等問題,預計中國在未來幾年很難只靠投資來防止經濟走向下坡。


內需不足 居民消費比例低

中國居民消費長期以來結構不足,導致內需不足的結構失衡長期存在。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與歷史經驗相比,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都明顯過低。因此,當外圍經濟不穩影響外需時,僅僅依靠國內的循環,中國經濟會內生性的走向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及通貨緊縮。例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就經歷了幾年的產能過剩及通縮。


不過,隨着2001年中國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外需的蓬勃掩蓋了內需不足的失衡,令中國經濟再次保持高速增長,直至次按危機爆發。2008年次按危機爆發之後,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外需急劇走弱。這讓需求不足的問題重新爆發出來,令國內經濟增長明顯走弱。中國08年GDP實際增速之所以降幅不大,主要得益於政策推動的投資膨脹,包括基礎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


產能過剩通縮 大概率事件

筆者認為,在外需走弱下,以投資來拉動內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但是,由於信貸投放的嚴厲管控,尤其是對房地產和鐵路公路等信貸需求較大、拉動能力較強的投資項目實行了嚴格的融資限制,導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不佳。鑑於就業開始受經濟減速威脅,並且通脹壓力繼續消退,預計政策放鬆將持續推進,在短期內令經濟小幅回升。但是中期(未來3年)來看,以美歐經濟體目前深陷債務陷阱的現狀,未來幾年外需恐怕都難以回到2008年前那種旺盛的狀態。從中期來看,中國經濟重回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通貨緊縮是大概率事件。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