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Hibor制度 難以取代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23日 06:35
2012年07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據銀行公會網頁的資料顯示,Hibor現時只由20家本港銀行所匯報的每天息率綜合而成。該20家銀行包括本港3大發鈔行、較具規模的本地行、中資行及外資行。規模較小的本地行如永亨(0302)及大新(2356)原來也不在20家之列。加上各匯報行是要回答拆出給一級信譽銀行(Prime Bank)的息率是多少,令到Hibor長期以來只反映大型銀行的資金成本,有中小型銀行負責人希望,今次檢討,可以令Hibor更能反映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


未能反映中小銀行資金成本

一家中小型銀行零售銀行部門負責人表示,行內人皆知道Hibor根本不能反映真正的資金成本。「其實從每間行的定期存款息便可以知道,Hibor跟銀行的資金成本根本已脫鈎,大型銀行也一樣。」故銀行內部會計算出一個成本轉嫁費用(Fund Transfer Price),按風險溢價而有所不同。


H按按揭 成長期蝕本生意

他又指港銀早兩年爭相做H(Hibor)加0.7厘的H按按揭,現在已成長期蝕本生意,故中小型銀行都希望透過今次Hibor檢討,令到整個機制能如實反映資金成本,大型銀行的策略卻可能有所不同。


星展香港財資巿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則指出,Hibor制度非為反映資金成本,只是尋求一個參考利率,「銀行做H按時,在Hibor上加的息差(spread)才是資金成本的反映。」


已簽訂合約難處置 新機制難推

雖然Hibor相關的檢討工作已在進行中,但根據熟悉本港金融監管的消息人士說,若要找另一個機制取代Hibor,其中一個要問的問題是,已根據Hibor簽訂的合約該如何處置。「很多H按一簽便簽20年,若突然間改變Hibor的計算方式,又或者由另一樣東西取代,現有的H按怎辦?」所以要將Hibor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談何容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