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倫敦美元銀行同業拆息(LIBOR)被揭發受到多家國際銀行操控,波及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並隨時動搖萬千香港業主供樓的拆息(Hibor)按息計算方法。本港的銀行公會已決定檢討沿用超過20年的Hibor定價機制。銀行界人士及本港經濟學家皆指Hibor制度已不合時宜,報價過程一如Libor「無王管」,亦未能反映所有銀行的資金成本,有必要作出優化。
英國巴克萊銀行之所以就操控Libor被罰款,源於銀行故意報低拆息,營造資金健康的假象,令綜合各間銀行報價計算出來的Libor有偏差,可見自發性報價的機制存在漏洞。本港的Hibor定價機制與Libor相似,由參與銀行自行向銀行公會報價。銀行公會只透過守則,要求銀行報價時準確。本報記者上周五向銀公發言人查詢,會否對銀行的Hibor報價制訂監管要求,發言人說沒進一步回應。
銀公守則﹕報價須貼近拆借價
根據目前的制度,本港銀行須每天早上向銀行公會,匯報拆給一級信譽銀行(Prime Bank)的資金成本,年期由隔夜至12個月都要匯報,然後銀公在早上11時計出平均數,並向外公布。
有財資界人士說,銀公的要求是銀行所報的息率要貼近拆借價,及遵守執行守則。Libor出事後,銀行公會即表示將檢討現行Hibor定價機制及銀行內部的管理架構,後者指有關數字須經銀行內部什麼審核程序才每日向銀公匯報。
金管局待銀公檢討結果
金管局發言人日前回應說,會密切監察銀公檢討的過程及結果。被問到會否為Hibor制訂監管要求及守則時,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銀公才是Hibor的制訂者及擁有人。
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批評說,Hibor存在的問題有可能較Libor更嚴重,特別是Hibor被詬病由幾間大型銀行壟斷。中小型銀行一直投訴,但不得要領。Libor出事正好造就機會,檢視目前Hibor制度是否存在不公平。
張仁良﹕金管局須確保報價真偽
他又指出,以往香港沒有中央銀行,由匯豐主宰還說得過去;現在金管局已成香港央行,應履行監管者的職能。「金管局應要求所有銀行匯報每天的拆借成交紀錄,以確保銀行上報的Hibor定價屬實。」
除了影響銀行,Hibor對一眾巿民亦有貼身影響。去年初的高峰期間,超過90%的新造按揭便是以Hibor定價(圖)。張仁良指出,「以往即使有問題,最多影響銀行籌錢能力,但現在香港大量市民供樓按揭是Hibor定價,必須確保制度具透明度。」
據了解,金管局內部近日也有討論Hibor制度的問題,負責監察貨幣市場運作的部門亦有作出跟進,並非完全單靠銀公檢討。
星展香港財資巿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則表示,Hibor已是本港制訂具參考性的利率的最佳機制,難以找尋替代品,但亦同意需要作出優化,「以前銀行間的資金水平相若,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大大不同。」他建議納入更多報價銀行,或禁止於報價時,任由銀行估計未有成交的長年期息率。
明報記者 關穎欣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