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大學新生入學,首先接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一堆堆商業贊助紀念品﹕洗頭水、牙刷、杯麵、紙扇……若參加多個一個迎新營,紀念品隨時重覆。有社會學者直利填滿。
理大學生會會長陳文輝說,過往迎生營派發的贊助品,由個人護理物品到化妝品、杯麵、糖果都有,他認同派贊助品目的是便利同學,因他們未必會帶太多物品入迎新營,最重要是不應花費。
嶺大學生會會長陳樹暉表示,去年系會舉辦迎生營時,亦有反思派贊助禮品的意義,發現不少組織者其實抱着人有我有心態,「上莊(前一屆的幹事)找了一大堆贊助品給我們,其他系又有,同學便會想為什麼人有我無,但其實不知為什麼要有一大堆洗頭水,這關乎搞手要帶出什麼信息給生」。
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現時的環境已不同火紅年代,過去10年學生活動變得商業化,但也怪不得學生,在「父權教育制度」下,學生會成員亦感到無法改變校政,同學亦相信「搞唔搞都係咁」,故轉而以物質引誘同學,因物質成就較易達成。他說,學生會利用物質吸引新生,同時商業機構也對他們及早「落種」,以打開未場。
理大學生會會長陳文輝說,過往迎生營派發的贊助品,由個人護理物品到化妝品、杯麵、糖果都有,他認同派贊助品目的是便利同學,因他們未必會帶太多物品入迎新營,最重要是不應花費。
嶺大學生會會長陳樹暉表示,去年系會舉辦迎生營時,亦有反思派贊助禮品的意義,發現不少組織者其實抱着人有我有心態,「上莊(前一屆的幹事)找了一大堆贊助品給我們,其他系又有,同學便會想為什麼人有我無,但其實不知為什麼要有一大堆洗頭水,這關乎搞手要帶出什麼信息給生」。
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現時的環境已不同火紅年代,過去10年學生活動變得商業化,但也怪不得學生,在「父權教育制度」下,學生會成員亦感到無法改變校政,同學亦相信「搞唔搞都係咁」,故轉而以物質引誘同學,因物質成就較易達成。他說,學生會利用物質吸引新生,同時商業機構也對他們及早「落種」,以打開未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