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首屆文憑試考生經歷通識教育洗禮,培養出獨立批判思考能力,面對極具爭議的國民教育科將在師弟師妹的一代推行,應屆5名奪7科5**的狀元均認為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指引應撤回再諮詢,其中兩人更考慮響應7.29舉行的反國民教育大遊行。成為社運新力軍的「學民思潮」應屆考生張秀賢,在通識科取得5**級佳績,以實力證明社運抗爭無礙學業,反會增進批判思維,堅拒任何「洗腦」國民教育。
就讀屯門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的張秀賢,過去3個月頻頻向政府示威,反對推行國民教育,是學民思潮的中堅人物。他昨日迎接文憑試放榜,在4個核心科中,不但通識取得最優秀的5**級,中、英、數分獲4、5、5級,3個選修科(物理、生物及化學)也有4、4、5佳績,可望順利入讀首選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
成績優異 首選中大政政系
張秀賢年初加入學民思潮前是環團環保觸覺成員,4年前帶他走入社運行列的,正是為社運不遺餘力的教師兼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在校教師很開明,通識科討論現代中國單元,總會引入爭議時事,要求我們代入不同持份者再討論」。
今年3月文憑試考試正好遇上特首選舉,張秀賢沒有放下社運工作,每周2至3日擔任後勤人員,在坐車、工作空檔等時間,操練過去20年的公開試題目。他說,社運不單未影響學業,反而增進他在通識科的思維能力,如通識卷問到機場第三跑道看法,對他來說更是得心應手。
譚凱邦帶入社運 增批判思維
另一條問學生對「本港有不同政治組織,因而提升香港政府管治效能」的意見,一度難倒不少考生,張秀賢回想,應題內容專注香港政制,他遂指出本港實行比例代表制令票源分散,加上立法會仍保留功能組別,特首則來自小圈子選舉,以致本港縱有不同政治組織,仍無法真正反映民意,行政、立法機關認受低,用更多時間諮詢,反而令施政效能下降,估計因此取分。
雖然今年成績優異,但張秀賢說,放榜前非常擔心,最怕會影響學民思潮的形象,令家長、教師以為學生只顧社運就會荒廢學業,幸而終以實力證明兩者能夠兼顧。他升學後會繼續反對國民教育,要求撤回學科,又認為若如母校辦的初中及新高中通識科,足證能多元引導學生思考,同時了解法治人權與國情。
除了學民思潮成員,本港5名14星(7科5**級)狀元中,皇仁書院劉銘謙、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女狀元郭芳恩都打算參與本月29日反國民教育大遊行。劉銘謙直言,教育局長吳克儉曾指出部分國民教育教材偏頗,課程指引又鮮有提及內地負面資訊,令人擔心科目將淪為歌功頌德,局方應暫緩推行課程,再充分諮詢學界及社會意見。
兩狀元擬參加反洗腦大遊行
他說,六四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史實,有助學生了解內地政制發展,學科應指明可教授相類議題,才算真正持平及多角度認知國情。郭芳恩則認為,國民教育應是公民教育一部分,不能獨立成科,且部分教材過於偏頗,教育局應聆聽師生、家長意見,吳克儉應正視學民思潮的約見訴求,了解不同持份者觀點。
梁銶琚中學校長戴明基表示,學校一向予學生空間思考爭議議題,並舉例說,六四前夕會於早會向同學講述六四事件的前因後果及正反意見,讓學生可自行判斷會否參與燭光晚會。校方也鼓勵同學參與不同活動了解社會,縱然有強烈立場也不會阻止,最重要做到互相尊重,就能激發思維。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