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尖沙嘴栢麗大道一棵逾百年歷史的細葉榕,因患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前晚倒塌壓傷5人。本報記者昨與兩樹木專家觀察後發現,上址30多棵細葉榕中,至少7棵健康惡劣,其中3棵更疑染褐根病,若不及時拯救恐亦會倒塌危及途人。有專家懷疑上址多棵古樹健康欠佳及長期患病,或與政府人員護理方法不當、噴藥位置錯誤,以及上址花槽空間不足等有關。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巡視塌樹現場後強調,會以途人安全為第一位,由於毗鄰塌樹兩棵細葉榕(11及12號細葉榕)可能亦已感染褐根病,專家小組會開會研究,她不排除最終或要斬掉兩樹。
康文署否認噴藥錯位
康文署回應時否認噴藥位置不當,但指該署及樹木辦將全面檢查上址30多棵古樹細葉榕,惟暫沒迹象顯示上址其他古樹有即時危險。對於外界批評上址花槽太小,長年損害細葉榕健康,樹木辦總監周錦超指政府一直研究擴闊花槽,但因會影響很多地底設施,稍後才能把方案交區議會研究(見另稿)。
前晚被塌樹壓傷的5名途人,昨均已出院。林鄭月娥透露,早於2010年12月即年半前,當局已得悉8號和11號細葉榕患褐根病,當時本港專家小組與台灣專家定出對策,包括切掉受感染部分及定期噴殺菌劑。今年專家小組更曾分別於1月及4月時視察8號樹,當時認為情况還可以,未料前晚塌樹。
樹木隊人員昨曾到場並以「樹木針測儀」探測11及12號細葉榕的內部健康。本報綜合兩專家則估計,上址最少7棵榕樹有問題(見圖)。
30樹全部生長環境不理想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昨觀察後,指上址30多棵細葉榕的生長環境全部不理想,三大問題包括花槽空間不足、枝葉疏落、受真菌感染,其中5棵有倒塌危險。像種植於塌樹同一花槽的11和12號樹,因褐根病能透過泥土傳播,故極可能已受感染及可能塌下;另外27、28及29號三棵細葉榕,樹幹嚴重傾斜、出現大洞、腐爛等,懷疑是當局錯誤使用石屎封住樹枝的傷口,妨礙水分揮發,反助真菌滋長所致。
受感染長白菇 部分恐倒塌
中文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趙紹惠博士估計上址一半的細葉榕受真菌感染,其中兩棵細葉榕2號及22號更有倒塌危險﹕2號樹疑患褐根病令樹幹出現大洞;22號樹則疑根部受感染而長出白菇。
趙博士稱前晚塌樹剩餘的樹根已被侵蝕至白色,可知根部細胞已死亡。她懷疑當局噴藥位置錯誤,即是只向樹幹施藥,而未有弄開掩蓋樹根的泥土直接向樹根噴藥,結果藥物未能達到根部,致病况惡化而塌樹。
趙指兩年前已透過傳媒公開向政府指出塌下的8號樹「高危」,惜最終未能阻上古樹倒下。她批評政府落藥不夠針對性,未能殺死真菌,而外判的樹木檢測工作質量亦有問題,她指大學樂意與政府合作驗樹,建議暫以支架支撐其他病樹,保障市民安全。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