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國評核肥佬小學催谷學生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9日 06:35
2012年07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報道教育局透過設計「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APASO)問卷,讓學校評估課程成效,當中國民身分認同部分要學生回應挺國貨或國家做錯事仍要支持等價值觀。雖然局方聲稱無預設立場和追求分數,但本報發現最少有3間小學仍用問卷分數評核學生,更有一間天主教小學因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分數低於全港平均分「肥佬」,決定加把勁催谷「國民認同率」。


教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梁恩榮認為,該評估表無助學生批判思考,學校恐會追逐正面的情感指標有如「造假教育」。他認為教育局應先釐清國民教育的目的,才訂定評估量表。


教育局回應稱,問卷不是唯一評估學生國民教育科表現的工具,所有問題沒有預設立場,學校應鼓勵學生從批判的角度自由表達意見,以及留意學生整體表現。


教育局﹕沒預設立場 非唯一量具

將於9月起在小學試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如何公平評估學生表現,一直備受爭議。局方指課程目標是多角度思考國情,但課程文件卻顯示,要建立系統機制評估學生表現,雖無明文規定用哪一套評核工具,但指例子之一是利用「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


該套問卷取材自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的公民價值觀問卷,但只選取當中涉國民認同的題目,無同時引進其他對民主價值觀的評核(詳見另稿);反觀同樣有國情內容的中學文憑試通識科,面對同樣國民題材時,則重點要學生作專題探究和多角度思考,考試時要學生臚列正反理據論證。


本報發現,教育局的國民身分評估表,已獲多間學校自願納入校務計劃內,列明會以學生的評估成績作為該校是否成功推行國民教育的指標。其中油尖旺區一間天主教小學在201112年的校務計劃列明,學校面對的問題是「去年APASO 中的國民教育部分的結果低於全港水平」,有必要採取行動,包括安排學生參加外界舉辦的認識中華文化活動,希望提升學生在APASO問卷的成績至高於全港水平。


安排參加認識中華文化活動

另一所東區小學在201112年校務計劃列明將推行多項國民教育活動,並以學生在APASO 問卷中「對國家態度」的平均分高於3分(滿分4分),作為判斷學校國民教育是否成功的指標。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昨回應稱,會跟進有教區學校以APASO國民教育問卷作自評工具,並建議學校應仔細了解不同量表的選項及客觀度,避免盲目採用教育局所批出的工具及教材,以反映校本情况。


閩僑校長﹕視乎問題解讀數據

同有採用APASO國民教育問卷的東區閩僑中學,校長黎柱權稱,學校會視乎問卷中不同問題解讀數據。例如在「即使人民認為國家所做的不對,他們也應該支持國家」的問題中,他認為不同意的學生比例,應較同意的學生多。


另外,學校教師會透過日常觀察學生表現、與學生交談討論等,評估學校的國民教育推行情况。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