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環境諮詢委員會昨罕有地暫緩表決通過沙螺洞骨灰龕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環諮會主席林群聲表示,大部分委員都關注項目會影響當地生態,例如有天然河道流經發展地點,報告卻未有評估對螢火蟲的影響,因此要求發展商提交補充資料,環諮會最快下月再開會討論。反對計劃的地球之友劉祉鋒對項目最終獲通過並不樂觀。
沙螺洞骨灰龕發展項目是政府於2004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發展商與環團合作的發展項目,亦是目前唯一獲政府推薦的公私營合作保育項目,過程一波多折,去年該項目的環評僅通過了環諮會的環評小組,後來因港珠澳大橋訴訟而主動撤回;今年發展商捲土重來,上月獲環評小組通過,惟昨日大會未有通過,有資深委員表示情况極罕見。
主席林群聲會後解釋,大會上不少委員都未有參與上月的小組會議,當中多名委員關注項目對生態的影響,較爭議的項目是有天然河道流經發展地點,憂慮發展會影響當地的生態價值,因此委員會希望再召開會議,直接向發展商提問,再決定是否通過該份環評報告。
對於有多名環團背景委員表明反對項目,林群聲被問到反對項目的委員是否佔多數,他只表示委員會「想法好一致」,毋須投票表決。
報告被批「河流」變「水坑」
本身是環諮會成員的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表明反對沙螺洞興建骨灰龕,他指該項目的環評報告與事實不符,例如報告指項目所在有一個非流動的水坑,但實際上是一條天然河流,加上報告對螢火蟲隻字不提,認為即使再開會,發展商亦難以釋除委員的疑慮。
委員料項目難獲通過
環保署表示,環諮會要求項目倡議人提交額外資料,並無設下期限,直至收到資料起計30天內,環保署長須決定是否批准該份報告,其間環諮會可再召開會議,以表決是否通過該份報告,再向署長建議是否發出動工許可證。
沙螺洞骨灰龕發展項目是政府於2004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發展商與環團合作的發展項目,亦是目前唯一獲政府推薦的公私營合作保育項目,過程一波多折,去年該項目的環評僅通過了環諮會的環評小組,後來因港珠澳大橋訴訟而主動撤回;今年發展商捲土重來,上月獲環評小組通過,惟昨日大會未有通過,有資深委員表示情况極罕見。
主席林群聲會後解釋,大會上不少委員都未有參與上月的小組會議,當中多名委員關注項目對生態的影響,較爭議的項目是有天然河道流經發展地點,憂慮發展會影響當地的生態價值,因此委員會希望再召開會議,直接向發展商提問,再決定是否通過該份環評報告。
對於有多名環團背景委員表明反對項目,林群聲被問到反對項目的委員是否佔多數,他只表示委員會「想法好一致」,毋須投票表決。
報告被批「河流」變「水坑」
本身是環諮會成員的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表明反對沙螺洞興建骨灰龕,他指該項目的環評報告與事實不符,例如報告指項目所在有一個非流動的水坑,但實際上是一條天然河流,加上報告對螢火蟲隻字不提,認為即使再開會,發展商亦難以釋除委員的疑慮。
委員料項目難獲通過
環保署表示,環諮會要求項目倡議人提交額外資料,並無設下期限,直至收到資料起計30天內,環保署長須決定是否批准該份報告,其間環諮會可再召開會議,以表決是否通過該份報告,再向署長建議是否發出動工許可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