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日報》昨天報道,6月內地四大銀行新增存款大幅上升,高達1.8萬億元人民幣。有分析師認為,銀行為應付季末存貸比考核壓力,不惜以高息理財產品爭搶存款,惟此舉將進一步增加銀行的成本壓力。
分析師:屬正常現象
據統計,今年6月,四大行在經歷首兩周存款流失後,月尾存款大幅攀升,全月新增存款高達1.8萬億元。6月21日,銀行間同業拆息利率一度抽升至4.3厘,達今年3月以來新高。有中資行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通常內銀在6月尾都需進行存貸比考核,半年結前拉高存款額已是正常現象,相信在當前各行爭搶存款的現况下,通過理財產品等手法攬儲的情况仍多。
報道引述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銀行往往在季末考核的一個月前發行理財產品,1個月後理財產品到期,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留存在客戶的儲蓄帳戶上,由此便可增加銀行存款,惟銀行高息攬儲勢必會提高資金成本,同時也會加大新增貸款的波動性。此外,人行連續兩次不對稱減息,令銀行存貸款息差明顯收窄,銀行爭搶存款的行為將令其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劇。
分析師:屬正常現象
據統計,今年6月,四大行在經歷首兩周存款流失後,月尾存款大幅攀升,全月新增存款高達1.8萬億元。6月21日,銀行間同業拆息利率一度抽升至4.3厘,達今年3月以來新高。有中資行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通常內銀在6月尾都需進行存貸比考核,半年結前拉高存款額已是正常現象,相信在當前各行爭搶存款的現况下,通過理財產品等手法攬儲的情况仍多。
報道引述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銀行往往在季末考核的一個月前發行理財產品,1個月後理財產品到期,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留存在客戶的儲蓄帳戶上,由此便可增加銀行存款,惟銀行高息攬儲勢必會提高資金成本,同時也會加大新增貸款的波動性。此外,人行連續兩次不對稱減息,令銀行存貸款息差明顯收窄,銀行爭搶存款的行為將令其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