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自然基金會迄今為800隻屬候鳥的濱鳥繫上腳旗,當中四成行蹤被世界各地觀鳥人士發現,確定了這些候鳥的飛行路線。基金會趁前日起一連兩日的「世界候鳥日」,公布於距離香港2000公里的黃海渤海灣,首次發現多隻繫有獨立編號香港腳旗的灰斑鴴及彎嘴濱鷸,確認黃海是遷徙路線其中一個重要補給站。
繫獨立編號香港腳旗
今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候鳥和人類——並肩跨越時空」,基金會的米埔保護區主任梁嘉善於2008年經歷了一段人與候鳥的情緣,她於該年11月在澳洲西北部為一隻大濱鷸套上腳旗,直至2009年4月,她在米埔重遇這隻候鳥,感到十分興奮。她說,該隻大濱鷸至今仍生存,每年都在澳洲西北部出沒。
世界各地會採用不同的標籤系統,以追蹤候鳥,例如以不同顏色和號碼的腳旗去辨認濱鳥,例如香港是「上白下黃」,澳洲是「上黃下橙」,至於較大型的水鳥如黑臉琵鷺,則會被套上圓形及不同顏色的腳環。
繫獨立編號香港腳旗
今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候鳥和人類——並肩跨越時空」,基金會的米埔保護區主任梁嘉善於2008年經歷了一段人與候鳥的情緣,她於該年11月在澳洲西北部為一隻大濱鷸套上腳旗,直至2009年4月,她在米埔重遇這隻候鳥,感到十分興奮。她說,該隻大濱鷸至今仍生存,每年都在澳洲西北部出沒。
世界各地會採用不同的標籤系統,以追蹤候鳥,例如以不同顏色和號碼的腳旗去辨認濱鳥,例如香港是「上白下黃」,澳洲是「上黃下橙」,至於較大型的水鳥如黑臉琵鷺,則會被套上圓形及不同顏色的腳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