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昨與書商就分拆課本談判破裂,書商隨即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教育局行政失當,且不理會今日教育局交出書價單的死線,自行向學校發書價單,意味四成課本及所有教材均會加價4%,估計今次書商透過加書價及出售教材,可額外進帳逾6000萬元。面對分拆教材政策失敗,教育局長孫明揚昨堅持立場,警告書商若不合作,將錯失下學年賣書機會,並抨擊書商教師用書定價「離譜」。
向申訴署投訴教局行政失當
約10名書商代表昨上午與教育局就是否分拆教師用書問題開會,歷時45分鐘。會後書商即前往申訴署,投訴教育局政策朝令夕改;申訴署發言人表示,會審視投訴是否成立,預計兩周後有結果。
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補充,所有書商今日會「破釜沉舟」,不理會教育局提交書價的最後限期,改為自行向學校提供早前交予教育局的書價,以及售賣課本和教材,亦不會免費向學校提供教師用書。至於教育局會否把書價上載至適用書目表,則由教育局自行決定,書商稍後會研究是否按原定計劃,明年把所有課本分拆。
教局﹕書商將錯失賣書機會
面對書商投訴,孫明揚堅持立場,「讓申訴專員憑大家雙方道理看看誰是對」。他重申,今次是要「釜底抽薪」,打破多年來教科書市場的陋習,又指教師用書定價比課本貴兩三倍並不合理,認為這做法是變相令教育局為書商「包底」。他同時警告,書商今日內要提交新書價,強調家長明年也要買書,否則書商將會錯失在下學年賣書的機會。
現時學校選書只會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選書,在書商拒交書價下,學校面臨無書可選情况。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稱,學校傾向用現版書,故暫不影響校方買書定向,期望雙方在5月底前達成共識,令教科書問題有空間順利過渡。
按現時情况,書商會按原定計劃調整書價,即佔整體教科書約四成的舊版不分拆課本,今年平均加價4%。其餘六成分拆課本,按去年情况應減價約5%,但書商今年指受通脹影響,抵消了減幅,只把大部分課本凍價。以現時教科書市場約10億元計算,書商可因此額外進帳2400萬元,估計每名家長今年要多付約60元。
議員批書商恐嚇公眾
另外,書商首次分拆出售初中和小學的中英數教材,加價4%後每科每班約需1000元。以一所24班學校買齊3科所有教材計算,即需7.2萬元,全港500間小學需向書商支付3600萬元買教材,若連同中學計算及扣除部分學校不買齊教材計算,估計書商今年可額外從教材進帳4000萬元,連同加書價的收入,額外收益逾6000萬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指出,書商今次等同恐嚇公眾。他計劃在立法會動議要求全港中小學下學年推行舊書回收計劃,解決學生和教師用書問題,避免書商牟取暴利。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