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企業,都希望能夠做大做強,不過近年香港的出口商,卻要面對「小」的困境。事實上,現時外國訂單「小(細量)、短(從落單至出貨相距時間短)、快(買家很快很頻密加單)」情况漸頻繁。早年已開始從接大單改為接細單的本地禮品商「訂造皇」,其負責人蘇達雄便直言,做細單最講求公司運作靈活及庫存控制,但做得好未嘗不是一條新出路。
連續3次於貿發局新設的「小批量採購專區」參展,蘇達雄直言反映很好,每天可收到幾近300封買家查詢電郵。「真係覆都覆唔切,部分已成功轉變成生意」。
蘇達雄的公司原本也像其他出口商一樣只接大額單,「低過一千件都唔好搵我」,但當市道開始轉差,競爭愈來愈大,公司於兩年前也只有「屈服」,開始轉接細單。不過在蘇達雄眼中,改接細單非給公司「吊鹽水」,而是找新出路。
「不是很多企業肯接細單,但買家確有這種需要,其實是有市場,而且我們叫價也可以高些。」他以公司為例,現時八成生意屬大單,但純利佔比僅六成,即是說細單毛利率較佳。
單價貴是做細單的優點,亦是缺點,加上隨時加入的企業會愈來愈多,所以蘇達雄亦為旗下產品增值,「公司有印刷設備,可以在產品上刻字作贈品用」,由於贈品需求本來就不會很大量,正適合他們的細單策略,他最新計劃是接只售一件的「終極細單」,「結婚紀念、生日紀念等等,只此一件,毛利更高」。
細單多又急 人手需增2倍
雖找到出路,但改變之初,蘇達雄直言簡直是完全不一樣的經歷。正如上述「覆都覆唔切」電郵,接細單生意,工作量一下子多幾倍。「以前好簡單,接一張單的收入就能滿足公司幾個月開支,那時7、8個人就夠了,現在公司增加到20人,就是為了應付細單。」
蘇達雄說,其中一樣極耗人力的就是物流安排,因為每張單都急,而每張單都細,若單單都速遞運送,公司一定蝕本,因此他採取內地集體送到香港再分流的方式,減少運輸成本,要做好調配,人手少不了。
另一問題是生產及存倉,蘇達雄稱,公司會將比較受歡迎的產品作庫存,但要避免浪費及積壓存貨,這方面很依賴對市場的觸覺,且幸好公司仍有接大單,可以在大量生產的同時多製造一部份作備用。原來這些都並非大問題,最令他頭痛其實是內地假期制度:「細單隨時一個星期要出貨,也不可能說買家提前落單,但內地春節假至少放14日,基本上等於要我們停工。」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