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公屋輪候冊目前累積17.59萬宗申請,接近1992/93年度的17.6萬宗歷史高位。擔任房委會委員逾10年的蔡涯棉指出,按此趨勢,年底輪候冊隨時超過20萬,屆時平均輪候3年上樓的目標將受考驗。要紓緩輪候冊壓力,除增建公屋,他亦建議房委會在私樓供應充裕的環境下,研究重推「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免息貸款予公屋居民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居屋,以增加公屋單位流轉。
輪候公屋戶年底或超20萬
協助候任特首梁振英撰寫房屋政綱的蔡涯棉接受專訪時表示,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由2010年3月底累積的12.91萬宗,增至去年底的17.59萬宗,不足兩年內增加36%,增幅顯著;房委會評估後認為年底更有可能衝破20萬,創歷史新高。根據房委會資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由去年3月底平均輪候2年,升至去年底輪候2.5年,預料未來一至兩年內,3年上樓的目標會受到挑戰。
助購居屋 活化置業階梯
蔡涯棉指出,以現時房委會每年平均建屋量1.5萬,連同扣除調遷後收回的公屋單位,每年配屋約2萬個計,輪候冊最少需時8至9年才能清隊。因此,政府除要從多方面增加建屋量,亦建議房委會重新研究恢復「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給予公屋居民免息貸款,讓他們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價居屋,一方面可騰出更多公屋,另一方面活化置業階梯,房委會未來會研究建議的可行性。
根據房委會資料,過去10年居屋平均每年只有2000多宗成交個案(見圖)。蔡涯棉認為,現時政策難吸引公屋居民在居屋第二市場置業,因第二市場是由居屋業主與買家直接議價,樓價有可能較一手居屋更高,「居屋業主想爭取好價錢出售,但綠表申請人未必能負擔,且須交回公屋,他們會認為不划算,沒有足夠誘因」。
強調私樓供應充足才推行
蔡涯棉強調,需確保在私樓供應充足下才推行貸款計劃,因為若樓市供應不足,推出貸款會刺激樓市。他認為,新一屆政府需研究合理及恰當的誘因,鼓勵有能力的住戶交回公屋。
現時房委會就6個高齡屋邨研究重建。蔡涯棉認為,隨着社會對公屋需求增加,房委會需審視以往「樓盡其用」的政策,改為「地盡其用」,如透過增加地積比率興建更多公屋單位,「社會需討論在公屋輪候時間及發展密度之間,取得平衡」。
明報記者 黃俊鋒
輪候公屋戶年底或超20萬
協助候任特首梁振英撰寫房屋政綱的蔡涯棉接受專訪時表示,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由2010年3月底累積的12.91萬宗,增至去年底的17.59萬宗,不足兩年內增加36%,增幅顯著;房委會評估後認為年底更有可能衝破20萬,創歷史新高。根據房委會資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由去年3月底平均輪候2年,升至去年底輪候2.5年,預料未來一至兩年內,3年上樓的目標會受到挑戰。
助購居屋 活化置業階梯
蔡涯棉指出,以現時房委會每年平均建屋量1.5萬,連同扣除調遷後收回的公屋單位,每年配屋約2萬個計,輪候冊最少需時8至9年才能清隊。因此,政府除要從多方面增加建屋量,亦建議房委會重新研究恢復「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給予公屋居民免息貸款,讓他們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價居屋,一方面可騰出更多公屋,另一方面活化置業階梯,房委會未來會研究建議的可行性。
根據房委會資料,過去10年居屋平均每年只有2000多宗成交個案(見圖)。蔡涯棉認為,現時政策難吸引公屋居民在居屋第二市場置業,因第二市場是由居屋業主與買家直接議價,樓價有可能較一手居屋更高,「居屋業主想爭取好價錢出售,但綠表申請人未必能負擔,且須交回公屋,他們會認為不划算,沒有足夠誘因」。
強調私樓供應充足才推行
蔡涯棉強調,需確保在私樓供應充足下才推行貸款計劃,因為若樓市供應不足,推出貸款會刺激樓市。他認為,新一屆政府需研究合理及恰當的誘因,鼓勵有能力的住戶交回公屋。
現時房委會就6個高齡屋邨研究重建。蔡涯棉認為,隨着社會對公屋需求增加,房委會需審視以往「樓盡其用」的政策,改為「地盡其用」,如透過增加地積比率興建更多公屋單位,「社會需討論在公屋輪候時間及發展密度之間,取得平衡」。
明報記者 黃俊鋒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