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兩年,「在5月出貨離場」(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投資格言,都十分應驗。很多投資者可能正在計劃,今年第三度使用這種策略。
畢竟,近月世界各地的經濟數據都偏軟:由亞洲的出口疲弱,到歐洲的失業率創出新高。此外,還有好些不確定的因素,由美國的「財政懸崖」,到歐洲現時的「煉獄」。
然而,與這些黑暗的海洋相對的是,中國的經濟復蘇卻有相當高的能見度。由於沒有多少人對此有心理準備,買重中國跑贏大市,就變得更有意義。
無可否認,中國今年有一個障礙重重的開端。第1季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只有8.1%,比市場的「共識」還要低,這乃是自從2009年以來的最慢速度。
以我估計,中國去年第3季和第4季的GDP按季增長還有大約8%至9%,但今年第1季的GDP按季增長則跌至6%至7%。換言之,這個放緩速度,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從沒有見過的。但是,這一次在沒有雷曼等外來衝擊下發生的大幅放緩。
同時,公布了中國市場盈利數據的跨國公司,紛紛指內地經營狀况惡化。這些公司包括ABB、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奧的斯公司(Otis)和Caterpillar。甚至韓國也將其近期出口數據欠佳,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很明顯,這不是一個支持看漲的環境。
可是,不要忘記,在谷底回升之前,數據總是低迷的。有多個指數顯示,中國正處於或接近其按季經濟增長的低谷,決策者正準備放寬其緊縮政策。
4月PMI工業利潤回升 料可持續
官方最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4月份上升至53.3,3月份只是53.1(圖1)。再加上另一個事實──4月份的數字,已高於該指數由2005年開始至今的平均水平53.1,我們愈來愈有信心,中國的GDP按季增長將會在第2季回升。
工業利潤的按年增長也在3月份大幅回升至4.5%,比1月至2月的按年下跌5.2%好得多。工業在今年初有一個艱難的開端──由於成本上升,毛利率由去年的6.3%,被擠壓至今年1月至2月的5%。然而,隨着原材料通脹降溫,毛利率應會擴大,利潤增長亦應該會上升。
毫無疑問,在過去兩季,內地的建築活動顯著放緩。但放緩的原因與美國極不相同,這並不是因為在沒有效益的資產上過度投資而引致銀行系統崩潰。這反而是一個政府主導的政策,讓刺激經濟期間推出的基建項目逐漸放慢下來。多種基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都錄得負增長,記憶中這是近年首次出現這情形。例如,鐵路投資在去年12月就按年下跌30%之多。
低迷400日 05年以來最長熊市
內地政府經過幾年限制基建投資項目之後,現在說,將會有秩序地批准新的項目。此外,隨着打擊影子金融的力度變得溫和,以及銀行在3月間放寬借貸條件,貨幣政策應該開始有助而非抑壓經濟。
我不是說,內地將會出現V形復蘇,或者內地正重新開始一個提供巨額信貸的周期。但是,由於很多人仍然在憂慮中國經濟硬着陸,以及打擊通脹的措施要延長,我們並不需要非常急劇的復蘇,或者在貨幣政策上大開水龍頭,就能夠刺激股市反彈。
內地股市已經處於低迷狀態400日,這是自2005年以來時間最長的熊市,令價格回復到一個有吸引力的水平。事實上,若相信傳統智慧,那麼從中國境內股市過去10年令人失望的回報就可以證實,這個市場是一個賭場,這就好像在澳門的賭場賭博,獲勝的機會是隨機的。
股市充斥了一些任意使用邪惡計劃、剝削股東利益的公司;兼且股市主要受北京的政策信號影響,而不是公司的財務表現影響。這解釋了,為什麼上海綜合指數自2000年以來只上升了4%(圖2),儘管內地的名義GDP增長卻是每年15%。
但是,賭場理論的問題是,整體指數的回報令人不察覺非常可觀的公司業績──在此期間,每股盈利(EPS)增長平均達到16%,比名義GDP增長還要略高一點。
盈利年升16% 市盈率跌泡沫已除
這些回報被每年下跌10%的市盈率(P/E)抵消掉。換句話說,中國的股票在進入21世紀時估值確是嚴重高估,隨後的時間進入了估值長期調整期。
但現在,這已得到修正(上海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為12.5倍,以去年的盈利計算)。未來10年,在中國股票投資的回報,應該會好過2000年至今。
不論是從任何角度看,中國股票現在相當廉宜。今天上證指數只相當於12.5倍的市盈率。以今年至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增長(大概也是公司盈利增長)每年大約是10%來說,我認為這是好價錢。這個較低的估值也會帶來較高的股息率,後者現時是2厘。
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將期望企業盈利以倍數上升後穩定下來;以及上證指數開始提供正回報──可能是每年接近10%,與企業的平均盈利增長相若。鑑於這些動力,作為長期投資者,中國境內的股票是值得買入的。
Pierre Gave
GaveKal 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畢竟,近月世界各地的經濟數據都偏軟:由亞洲的出口疲弱,到歐洲的失業率創出新高。此外,還有好些不確定的因素,由美國的「財政懸崖」,到歐洲現時的「煉獄」。
然而,與這些黑暗的海洋相對的是,中國的經濟復蘇卻有相當高的能見度。由於沒有多少人對此有心理準備,買重中國跑贏大市,就變得更有意義。
無可否認,中國今年有一個障礙重重的開端。第1季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只有8.1%,比市場的「共識」還要低,這乃是自從2009年以來的最慢速度。
以我估計,中國去年第3季和第4季的GDP按季增長還有大約8%至9%,但今年第1季的GDP按季增長則跌至6%至7%。換言之,這個放緩速度,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從沒有見過的。但是,這一次在沒有雷曼等外來衝擊下發生的大幅放緩。
同時,公布了中國市場盈利數據的跨國公司,紛紛指內地經營狀况惡化。這些公司包括ABB、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奧的斯公司(Otis)和Caterpillar。甚至韓國也將其近期出口數據欠佳,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很明顯,這不是一個支持看漲的環境。
可是,不要忘記,在谷底回升之前,數據總是低迷的。有多個指數顯示,中國正處於或接近其按季經濟增長的低谷,決策者正準備放寬其緊縮政策。
4月PMI工業利潤回升 料可持續
官方最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4月份上升至53.3,3月份只是53.1(圖1)。再加上另一個事實──4月份的數字,已高於該指數由2005年開始至今的平均水平53.1,我們愈來愈有信心,中國的GDP按季增長將會在第2季回升。
工業利潤的按年增長也在3月份大幅回升至4.5%,比1月至2月的按年下跌5.2%好得多。工業在今年初有一個艱難的開端──由於成本上升,毛利率由去年的6.3%,被擠壓至今年1月至2月的5%。然而,隨着原材料通脹降溫,毛利率應會擴大,利潤增長亦應該會上升。
毫無疑問,在過去兩季,內地的建築活動顯著放緩。但放緩的原因與美國極不相同,這並不是因為在沒有效益的資產上過度投資而引致銀行系統崩潰。這反而是一個政府主導的政策,讓刺激經濟期間推出的基建項目逐漸放慢下來。多種基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都錄得負增長,記憶中這是近年首次出現這情形。例如,鐵路投資在去年12月就按年下跌30%之多。
低迷400日 05年以來最長熊市
內地政府經過幾年限制基建投資項目之後,現在說,將會有秩序地批准新的項目。此外,隨着打擊影子金融的力度變得溫和,以及銀行在3月間放寬借貸條件,貨幣政策應該開始有助而非抑壓經濟。
我不是說,內地將會出現V形復蘇,或者內地正重新開始一個提供巨額信貸的周期。但是,由於很多人仍然在憂慮中國經濟硬着陸,以及打擊通脹的措施要延長,我們並不需要非常急劇的復蘇,或者在貨幣政策上大開水龍頭,就能夠刺激股市反彈。
內地股市已經處於低迷狀態400日,這是自2005年以來時間最長的熊市,令價格回復到一個有吸引力的水平。事實上,若相信傳統智慧,那麼從中國境內股市過去10年令人失望的回報就可以證實,這個市場是一個賭場,這就好像在澳門的賭場賭博,獲勝的機會是隨機的。
股市充斥了一些任意使用邪惡計劃、剝削股東利益的公司;兼且股市主要受北京的政策信號影響,而不是公司的財務表現影響。這解釋了,為什麼上海綜合指數自2000年以來只上升了4%(圖2),儘管內地的名義GDP增長卻是每年15%。
但是,賭場理論的問題是,整體指數的回報令人不察覺非常可觀的公司業績──在此期間,每股盈利(EPS)增長平均達到16%,比名義GDP增長還要略高一點。
盈利年升16% 市盈率跌泡沫已除
這些回報被每年下跌10%的市盈率(P/E)抵消掉。換句話說,中國的股票在進入21世紀時估值確是嚴重高估,隨後的時間進入了估值長期調整期。
但現在,這已得到修正(上海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為12.5倍,以去年的盈利計算)。未來10年,在中國股票投資的回報,應該會好過2000年至今。
不論是從任何角度看,中國股票現在相當廉宜。今天上證指數只相當於12.5倍的市盈率。以今年至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增長(大概也是公司盈利增長)每年大約是10%來說,我認為這是好價錢。這個較低的估值也會帶來較高的股息率,後者現時是2厘。
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將期望企業盈利以倍數上升後穩定下來;以及上證指數開始提供正回報──可能是每年接近10%,與企業的平均盈利增長相若。鑑於這些動力,作為長期投資者,中國境內的股票是值得買入的。
Pierre Gave
GaveKal 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