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LME盼內地設倉 添港交所籌碼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05日 06:35
2012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下周一截標,LME行政總裁Martin Abbott昨天表示,價錢並非唯一考慮,重要是收購方能否為LME帶來新業務,而LME有意在中國內地設倉。這可能令港交所增添勝算,但有學者認為,中央政策將是關鍵所在。


港交所日前已承認正參與競購LME,它的對手將會是3個以美國為基地的大型交易所集團(表)。Martin Abbott昨天在新加坡出席論壇時說,預期收到的入標最少出價會達10億英鎊(125.5億港元)。


料入標價最少達10億英鎊

他說若價錢不理想,可能不會出售,但他又說董事會考慮的因素不單是價錢,而且還着眼於增長的故事。


這家老牌交易所的金屬期貨交易約佔全球八成,並在全球設有600個倉庫,在亞洲的倉庫位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卻獨欠全球最大的買家──中國。


望拓中國市場 惟有一定難度

Martin Abbott昨日指出,有意拓展中國市場,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中國建立網絡,並計劃在中國設立倉庫,意味買賣雙方可以直接在內地進行實物交收。他認為,這對LME及中國的企業都有好處。市場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會影響對商品的需求。但Martin Abbott認為,即使增長放緩,中國市場對商品的需求按年仍有8%增幅。


不過,在內地設倉庫交收,可能是流於空談,因為中央仍顧慮會否影響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地位。早在2008年,中證監就曾發出公告,明確禁止境外商品交易所在境內安排實物交收。中證監新聞發言人昨日不予回應。有熟悉本港交易所運作的人士說,據他所知,內地禁止境外商品交易所在境內設立實物交收倉庫的規定,仍然有效,單憑LME向中國政府爭取在內地設交收倉庫,會有一定難度。


中央支持港設離岸市場

該人士指出,若中國政府想提高國際商品市場的話語權,在亞洲時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有一個活躍的國際商品市場,固然有幫助。「上海期貨交易所剛公布推出容許國際投資者參與的原油期貨合約,但除了在岸有商品期貨之外,中央一向也很支持在香港搞一個離岸市場,讓內地及國際投資者一齊參與。」所以他相信,港交所有機會爭取內地設交收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上海期交所的國際化程度有限,不但價格與國際有異,連交易時段亦僅限於白天,因此LME若能夠在內地設倉,對中國企業很吸引,尤其是LME正在考慮以人民幣計價。不過,細節上的問題難以解決,關鍵仍在於中央的取態。資料顯示,LME在各種金屬的庫存,亦是上海期交所的幾倍(表)。


明報記者 廖毅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