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權威醫學期刊《剌針》刊登一項澳洲研究,指長期在室內活動的學童,患近視機率較每日在戶外活動2至3小時的學童大增,指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及韓國等地的亞洲學童接觸陽光時間太少,平均每日只有半小時,建議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有助降低學童患近視的比例。
不過,香港理大眼科視光學院主任林小燕表示該項澳洲研究僅分析了患近視學童與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之間的關係,不足以證明學童增加接觸陽光可避免患有近視。她呼籲父母帶子女到戶外的時間要適可而止,尤其當天文台發出的紫外線指數高企時,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以免曬傷。
她說,學童患近視成因來自多方面,除了接觸陽光時間,還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認為澳洲的研究屬初步發現,需深入研究才可確定該單一因素對形成近視的影響有多大。目前新加坡亦有學校要求學童在小息時多到戶外活動,以測試是否可減低患近視的風險。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Ian Morgan指出,陽光會刺激眼部生長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阻止眼球變長,若缺乏該種物質,眼球生長呈橢圓形,令影像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即為近視。
刺激「多巴胺」 阻眼球變長
研究發現,澳洲學童每日戶外活動約3小時,只有約一成人近視;英國患近視的學童約三至四成;非洲則只有2%至3%學童近視。本港早前有調查發現,本港目前約有45%學童患近視,比例隨年級增長而上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