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商交所曾擬內地設倉遭拒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05日 06:35
2012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想搞服務內地的商品期貨,非今天的事。


4年前,由張震遠任主席的香港商品交易所(HKMEx),已經想推出在內地設交收倉庫的燃料油期貨,但結果因為中證監突發通知,禁止境外商品交易所在內地安排實物交收而泡湯。


4年前雄心壯志 遇中證監禁止

2008年中,香港商交所宣布成立,還獲得財政司長曾俊華錄製片段高調支持。


當時剛離任泰山石化(1192)執行董事的張震遠,表明想在2009年初,推出實物交收的燃料油期貨。而實物交收將會利用泰山與華平在南沙、上海及福建三地的保稅倉。


期貨交收地點 影響買家成本

怎料,中證監在2008年8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期貨實物交割監管工作的通知》,其中一項列明禁止境外商品交易所在境內指定或設立實物交收倉庫。


有熟悉商品期貨買賣的人士說,對於商品用家來說,買入期貨之後,安排在哪裏交收,對買家的成本很重要。


例如中國內地的買家,若能選擇在大連或溫州交收,比起在新加坡、或者韓國交收,在計算成本上會更有把握。


他指現時國際上的商品期貨買賣,交收地點很多時由賣方決定。


中國內地的買家,買入一張期貨合約之後,若不滿意原來的交收地點,想安排在鄰近的地點,例如新加坡交收,又要再在商品衍生工具市場沽出原本的交收認購證(Warrants),再在市場買入在新加坡交收的認購證。不便之處及成本消耗早令內地用家頭痛。


他說中國已是多種金屬的最大消耗國,若LME能在內地設倉,可以想象這些倉庫的庫存會迅速膨脹,令到更多賣家願意在中國內地付貨,減省內地企業的不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