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股票背後不少藏「騙局」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04日 06:35
2012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我們可將股票分為兩類,一是機構性股票,另一類是非機構性股票。慧雅之所以建議這樣劃分,是因為主導兩者股價表現的因素是有所不同。


對於機構性股票,它的特徵是有機構性投資者會留意,因此機構性投資者的取向,會是至少一個影響其股價表現的因素。由於機構性投資者看股票的角度,有一定的軌迹可尋,因此相對地較可分析。但對於非機構性股票,問題卻是複雜得多。目前香港有逾一千間上市公司,但有機構性證券商會持續跟蹤和研究的,卻只是得百餘間或更少。基本上,大部分的人是不會無緣無故把資金放進一隻自己毫無認識的股票,因此根據慧雅的觀察,大部分非機構性股票,它們要麼就是長年累月沒有什麼成交,要麼就是每隔三兩年,才有一段時間成交和股價上升,但有關情况未能延續,最後亦往往會打回原形。


陷阱處處 散戶地位甚危

對於前者,好些大股東己放棄了對上市公司地位有甚麼追求,而它們的前景很多時是只會來自私有化,又或公司的盈利和股息突然間突飛猛進,但兩者皆不易發生。對於後者,這些股票並非全無前景,但它們往往缺乏令盈利持續增長的條件,而更大的問題是,在好些時候,它們不少是陷阱,而且普羅大眾是處於一相對差很多的地位。若它們的盈利持續增長,散戶也許可以沾上一些好處,但排名恐怕會落後於不少人。但若它們原來是一「騙局」,散戶的地位是甚為危險。這亦是為何慧雅認為某些股票是外人不宜沾手的,有機會慧雅會再談這些陷阱的特徵,和怎樣提高警覺。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