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勝獅貨櫃(0716)去年業績強勁,收入增長32.4%至18.2億美元,純利更大升50%至1.39億美元,創集團歷史新高,每股盈利為5.74美仙,歷史市盈率為5.4倍。
貨櫃製造是一門極度周期性的行業,盈利剛創出歷史新高,估值自然相應較低,以反映中長期盈利下滑之風險,但金融海嘯後航運企業經營相當保守,導致全球貨櫃數量仍未回到以往的正常水平,行業下跌風險較以往更低,勝獅具備低吸短炒空間。
估值廉宜 行業下行風險低
勝獅去年製造業務收入增長33.4%至17.82億美元,全年共生產64.8萬個廿呎標準箱,較2010年的63.6萬個有所增長。銷售量則為67.2萬個,2010年則為61.2萬個,去年已將前年存貨完全消耗。產品種類雖仍以乾集裝箱為主,但比重由80.5%回下降至66.3%,特種集裝箱佔營業額比重則由19.5%上升至33.7%,比率改變主要是冷凍集裝箱及五十三呎美國內陸集裝箱銷售尤其強勁所致。
經濟縱放緩 集裝箱需求增
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蘇速度緩慢,集裝箱箱主一直偏向審慎,以免持有過多存貨時卻遇上經濟放緩。根據世貿數字,2010年及2011年全球貿易量分別增長13.8%和5%,組織最新估計今年增長僅3.7%,市場對勝獅相對保守絕對合理。但參考集團所提供資料,現時集裝箱與船槽比率(被稱為「框槽比」)約1.5至1.6倍,較2倍的正常水平為低,意味集裝箱的使用率處於不尋常的高水平,業界早已提前為貿易放緩作好準備。此外,受到油價高企影響,船公司會以較慢船速來降低燃料成本,亦刺激了集裝箱的需求,限制了勝獅業務的潛在下跌空間。
勝獅股價今年主要在2元至2.5元區間波動,近期則穩步偏好拒絕調整,反映市場開始相信集裝箱業務上升周期較以往更長。今季能否向上突破仍是未知數,但暫時逢低吸納短炒仍有利可圖。
明報記者 張兆聰
貨櫃製造是一門極度周期性的行業,盈利剛創出歷史新高,估值自然相應較低,以反映中長期盈利下滑之風險,但金融海嘯後航運企業經營相當保守,導致全球貨櫃數量仍未回到以往的正常水平,行業下跌風險較以往更低,勝獅具備低吸短炒空間。
估值廉宜 行業下行風險低
勝獅去年製造業務收入增長33.4%至17.82億美元,全年共生產64.8萬個廿呎標準箱,較2010年的63.6萬個有所增長。銷售量則為67.2萬個,2010年則為61.2萬個,去年已將前年存貨完全消耗。產品種類雖仍以乾集裝箱為主,但比重由80.5%回下降至66.3%,特種集裝箱佔營業額比重則由19.5%上升至33.7%,比率改變主要是冷凍集裝箱及五十三呎美國內陸集裝箱銷售尤其強勁所致。
經濟縱放緩 集裝箱需求增
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蘇速度緩慢,集裝箱箱主一直偏向審慎,以免持有過多存貨時卻遇上經濟放緩。根據世貿數字,2010年及2011年全球貿易量分別增長13.8%和5%,組織最新估計今年增長僅3.7%,市場對勝獅相對保守絕對合理。但參考集團所提供資料,現時集裝箱與船槽比率(被稱為「框槽比」)約1.5至1.6倍,較2倍的正常水平為低,意味集裝箱的使用率處於不尋常的高水平,業界早已提前為貿易放緩作好準備。此外,受到油價高企影響,船公司會以較慢船速來降低燃料成本,亦刺激了集裝箱的需求,限制了勝獅業務的潛在下跌空間。
勝獅股價今年主要在2元至2.5元區間波動,近期則穩步偏好拒絕調整,反映市場開始相信集裝箱業務上升周期較以往更長。今季能否向上突破仍是未知數,但暫時逢低吸納短炒仍有利可圖。
明報記者 張兆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