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科書分拆不減價 教材加4%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04日 06:35
2012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原意分拆教材降低年年調升的教科書價,卻未能打響算盤。書商議決於今年9月將小學至初中的中、英、數三科教材及教科書分拆,但計算通脹成本,及新高中考試人次下跌影響收入後,分拆後的教科書只能「凍價」,拆出獨立發售的教材平均加價約4%。學界批評,分拆教材但書價不減猶如「變相加價」,不符用者自付原則。


書商:通脹考試人次跌所致

據了解,教育局將於下周一上載下學年適用書目表。面對教科書減價無望,津小議會主席冼儉偉說,新學年的教科書及教材相信不會有太大修訂,對於書商堅決凍價和教材加價大感無奈,批評定價根本不符校方、家長用者自付原則。冼指出,校方會呼籲教師盡量使用舊有及發展校本教材,也只有期望局方盡快公布電子書方案,引入更多競爭者,令教科書價有更多下調空間。


學界望電子書誘減價

香港教育出版商會、中英文教育出版事業協會自去年起,已分拆小學的中文科教材,並於新學年按計劃延伸至小學至初中的中英數三科。分開發售的教材套包括教師用書、工作紙及教學光碟等,以去年中文科的教材價計算,一間有30班的小學需花約3.2萬至7.9萬元購入一套教材,新學年估計要加價約4%至3.4萬至8.3萬元。


導師出版社社長石國基說,教材加價主要因應通脹需要,加上部分學校不購新教材,及新高中考試人次較會考大減等。他認為,要解決教材及教科書價格問題,政府須向校方提出「專款專用」的資助方案,價格在扣除通脹成本後,才有望回落5%至6%。


對於政府倡拓展電子教科書,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不抱期望。他說校方一向自行安裝電腦的操作平台,若政府未能統一,書商或需研發一科3款的電子教科書;加上1本書至少佔2GB空間,部分平板電腦未必能應付多科需要,估計政府至少需撥款約25億元才可順利開發。


另外,教育局昨日在香港教育城網站上載中、英、數及通識等10科的中小學教學資源,包括習作及教學方案等教材。但有中學教師認為資源缺乏互動性、程度過於顯淺,未必適用於課堂,建議當局容許教師將校本教材分享至平台,並加入影片、聲音等互動元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