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保守基金難跑贏通脹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04日 06:35
2012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通脹肆虐,大小餐廳、公共交通工具以至日常用品都相繼加價,生活負擔可謂百上加斤,加上銀行存款利息低,令實質息率(即銀行息率減去通脹率)處於負水平,小市民的購買力被蠶食。因此,保持退休資產的購買力可說是對強積金投資回報的最低要求。


然而,被標榜為「慢慢地收息」的保守基金卻未能保障成員的資產免被通脹蠶食。截至2011年12月,保守基金的年度化回報約1.1%,跟政府預計香港2012年整體通脹率3.5%相差甚遠,為何會出現這情况?要明白箇中因由,則應由認識保守基金的投資守則開始。


保守基金的投資以穩健為主,而強積金規定中,它只能投資於12個月或以內期間的銀行定期存款,而債券投資也只限於BBB投資級別以上,以及年期不多於90天的短期債券,而且不得投資於股票市場。由此可見,在現時低息的環境下,保守基金的收息速度及能力又慢又低,以致回報長期落後通脹。


「訂明儲蓄利率」近零

雖然保守基金的回報不高,但積金局規定每家供應商都必須提供給成員選擇,而且對於保守基金的收費有嚴格規定,以保障成員的退休資產。積金局每個月會參考三家發鈔銀行的存款息率去釐定「訂明儲蓄利率」,供應商只能於保守基金回報高於此利率的情况下才能收取管理費。換個角度來看,「訂明儲蓄利率」可以說是保守基金回報的參考指標(見圖)。


從附圖可見,「訂明儲蓄利率」自2006年上旬達2.67厘後,其後每况愈下,近年更長期維持在0.007%(約0.01%) 的低水平,與預計的3.5%通脹相比,實在有明顯分別。


請不要誤會,筆者並非要在此建議現正投資在保守基金的成員立即轉投其他較高風險投資項目,因為投資取向應參考很多因素包括個人承受風險能力,非單純選擇回報較高的基金作投資。


曹偉邦

韜睿惠悅 MPFeXPRESS.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