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旅遊旺季造就本港零售市道暢旺,零售業人手需求大增,有時裝店主抱怨售貨員薪酬隨着最低工資實施後水漲船高,即使開價時薪50元,仍難聘請店員,自己最終一周7天「一腳踢」獨力營運。但有工會認為,零售業一直難請人,情况早在最低工資實施前已存在。
最低工資實施8個月,除令保安員、清潔工等職位收入增加,亦拉高售貨員底薪。經營女性時裝店、荃灣南豐商場商戶楊小姐稱,經營3年以來今年最難請人,她一直在勞工處刊登招聘廣告,底薪9500元,每天工時9小時,並設佣金,按員工表現釐定,兩者相加時薪超50元,但4個月以來竟請不到人;為繼續生意,4個月來她要「一腳踢」,由選貨、入貨、運輸、銷售等各方面均需兼顧,一周7日如是,但始終分身不暇,「例如去了入貨就做不到生意」,新年黃金消費檔期過後,店舖生意額較去年大幅減少50%。
零售業人手供不應求
面對請人困難,楊小姐認為與最低工資拉高售貨員底薪有關。她解釋,售貨員一向採「多勞多得」佣金制,銷售愈多貨品薪酬會愈高,以她時裝店為例,每月佣金最少有2000至3000元,以刺激店員銷售更多貨品,但由於零售業對人手供不應求,售貨員「不愁沒工做」,最低工資水平的底薪已難請人,不少店舖為請人已從提高底薪着手,部分更出價1.1萬元底薪請人,造成業界惡性競爭,「不少人致電要求面試後,最後10個有9個缺席,因為找到一份底薪更高的職位」。
即使請到人,亦未必合心水。楊小姐說,去年中以底薪9500元聘請一名22歲女售貨員,每天工作9小時,但她卻沒心工作,不會主動銷貨,曾試過全日生意額只有139.9元,創下該店新低,「這個生意額連她的人工都未能支付,還未計租金及燈油火蠟」。她及後找到另一份底薪較高的售貨員工作後更離職,「令人覺得她心態是只賺底薪已足夠,為什麼要辛苦賺佣金?」
記者早前在南豐商場逛了一圈,發現幾乎每間時裝店都張貼告示請人。在2樓經營鞋店的鄧小姐稱,店內事務一直由她負責,間中會聘請兼職,但因市價太高,她慨嘆以店舖生意而言,難以負擔高價薪金,只能獨力支撐店務。同一層另一間時裝店負責人陳小姐說,在請不到人下,唯有找親友輪流替更幫忙。
職工盟:與最低工資無關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指出,零售業長期面對人手需求緊絀的情况,空缺高達數千個,故拉高了售貨員的薪酬。百貨業僱員總會外務總幹事鄭乃恩認為,在未有最低工資前,不少售貨員的時薪已經超過了最低工資的水平,認為請不到人只是市場上的供求問題。職工盟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則認為,任何時候員工都總有好與壞,不認為員工的工作態度與最低工資的實施有直接關係。
明報記者 黃俊鋒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