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啟宗﹕治港重擔 唯有能者挑之!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2日 08:35
2011年12月12日 08: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下一任行政長官的人選,香港社會在近月開始熱烈討論,作為選舉委員會成員之一,本人覺得在討論人選之前,必須先了解未來5年,第4任行政長官要處理什麼迫切的問題,才可以定出條件要求,再評價參選人孰優孰劣。


作為香港商界的一分子,過去幾年,最感不安的是聽到「官商勾結」這句指控。勾結這個字,最常見的是我們在中、小學念中史課時,指那些賣國奸臣的胡作非為,見不得光的勾當,是負面到不得了的詞語。作為一個商人,也是一個地產商,我經常撫心自問,我跟誰勾結過?又如何勾結?戴上這頂大帽子固然感到無辜,但這句口號愈叫愈響,也一定有其原因和背景。如果任由這種反商的情緒蔓延,香港的營商環境早晚受到侵害。而事實上,沒有商業活動創造財富,其他一切的社會政策都無從落實。而商界也慢慢被孤立,甚至跟其他群體對立起來,本人對這種趨勢深深引以為憂。


消除「官商勾結」的指控

商界對政府最大的期望,不應是勾結而圖利,而是政府廉潔高效,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並且消弭對立,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所以未來的特首,必須保障商界利益,但又不能只是保障商界利益,而事實上,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是由四大界別組成,這其實已經體現了行政長官必須保護全港跨界別的共同利益。所以未來的行政長官,不能被市民覺得只是商界的代表,只照顧商界利益,否則「官商勾結」的指控更嚴重,讓商界更孤立而成了一個不解之結。未來的特首,必須明白商界運作,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但又有廣泛跨階層和界別的支持,那才可以消除「官商勾結」的指控。


國家領導人一再對香港特區政府提點,必須解決香港深層次的矛盾,究竟這個深層次矛盾為何,我們很難簡單的一概而論,但體現在香港現實情况,社會問題爭拗不休,特區政府民望低落,市民累積大量不滿,發展步伐遲緩,總之是紛紛擾擾,怨氣冲天,互相指摘,大事難成,這些都是病徵。引發這些病徵的病源,大概就可以視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又或者深層次問題。


這些問題和矛盾稱得上深層次,自然不是朝夕所致,一定是日積月累,而又疏解無方,經過長時間發展,由棘手,變成困難,再成為錯綜複雜、根深柢固的問題。這些病源,不會因為政府坐視不理而不藥而癒。如果我們同意香港存在經濟、管治、社會各方面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我們就必須坐言起行,去着手處理這些病源,否則到某一時間作總體性的爆發,那就病入沉痾,不可救藥。


必須有過人的識見和勇氣

所以下一屆特首,必須有過人的識見和勇氣,可以診斷出香港深層次的痛源所在,理念清晰,才可對症下藥,不可能再瞻前顧後,繼續對問題視而不見。


無論是調和商界和社會的關係,重建有利的營商環境和締造和諧社會,還是着手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都要依賴行政長官的勇氣、魄力和能力。這些條件,要用文字清楚定義,可能因為概念抽象而顧此失彼,但市民和選委心中,其實都會有一把尺,判斷的尺度也許有一些距離和差別,但卻不會是非顛倒,把無能說成有為,把怯懦說成堅強,又或者視因循為進取。如果市民和選委都同意香港存在方方面面的矛盾,互不信任,舉步維艱,那就必須挑選一位有能力的人當特首。治港重擔,唯有能者挑之!


如果同意要挑選有能之士,那1200名選委和700萬市民,就應以自己的認知、常識和判斷,提出哪一位候選人能力較強。為香港管治負上最終責任的人是特首,成敗唯其是問。有能的特首,才有可能組成有能的團隊,而不應顛倒是非,說成只要下屬有能,上司就可以是無能之士。無能,就無知人用人之能,也無法在艱難複雜的環境下,作英明的最後判斷。用足球來做例子,要組成地上最強的隊伍,11個崗位上都要挑上最佳人選,不可能因為有最佳的前鋒和後衛,我們就可以挑一個窩囊的守門員。明明可以挑11個最好,為什麼只挑10個!


在未來的選舉中,特首參選人必面對選委,面對700萬市民,向他們展示其願景和能力。最好是同台陳述,選委就像陪審團一樣,拋除個人利益,以事實為據,去評價特首參選人的治港能力,投下負責任的一票,投下代表民意的一票。


(小題及黑體重點由編者所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