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治風險升溫 油價看漲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6日 09:28
2011年12月06日 09:28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受歐債危機拖累,紐約期油價格早前一度急跌至每桶74.95美元,不過隨着危機暫時紓緩,環球六大央行聯手救市,美國經濟數據又表現不俗,油價近日重上、並且企穩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展望明年,專家預期,雖然歐債危機的陰霾會繼續困擾市場,不過由於石油供求緊張的基本因素不改,故油價可望再上層樓至每桶112.5美元。

高盛近日發表報告指出,明年的油價走勢將繼續受供求緊張,以及環球經濟或步入衰退兩大主題主導。高盛表示,雖然環球經濟增長近月顯著放緩,不過預料需求的增長速度會繼續快於供應。國際能源機構(IEA)最新發表的報告亦預期,今年全球每日的石油需求將較去年增加90萬桶,明年更將較今年再增加130萬桶。

經合組織成員國庫存少

與此同時,IEA指出,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原油庫存已連續3個月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值,為7年來首次。高盛亦指出,OECD成員國於今年頭3季只建立了157萬桶的原油庫存,遠較平常的767萬桶為少,意味有610萬桶的原油被用掉。

高盛表示,各國的原油庫存,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後備產能見底只是時間問題,故油價有必要保持上升的趨勢,以減慢需求的增長速度。因此,高盛預期,紐約期油價格明年可升至每桶112.5美元,後年則可再下一城至每桶126美元,分別較現價上升10.7%及24%。

伊朗遭制裁 油產恐受影響

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亦有機會為油價帶來支持。本身是OPEC第三大產油國的伊朗,近日被發現正在秘密發展核武,挑動西方國家的神經,觸發一連串的制裁行動。其中,以色列更揚言考慮動武,先發制人襲擊當地的核設施,一旦伊朗的核設施受襲,當地的石油供應亦勢必會受到影響,刺激油價飈升。

值得留意的,是伊朗受襲亦有機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中東地區大部分的石油供應受阻。事實上,區內三分之一經由海路運輸的石油會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方剛巧是伊朗的「門口」,故一旦爆發戰爭,伊朗有機會出兵截斷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屆時其影響力將遠遠超過伊朗自身的石油供應斷絕。

此外,「阿拉伯之春」的後遺症亦漸漸浮現,首先,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其國王阿卜杜拉為免重蹈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以及利比亞前領袖卡達菲的覆轍,推出了不少利民紓困的措施收買人心。市場人士預期,該國的財政預算已將油價定於每桶90至100美元的水平,意味該國很難以低於每桶90美元的價錢出售石油。此外,卡達菲一去後,利比亞的硝煙雖然暫時止竭,該國的石油供應亦逐漸恢復,然而外界對當地的反對派能否團結一致,組成聯合政府確保石油供應穩定,其實仍然抱有疑問。

明報記者 崔競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