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窮鄉建沼氣池 化糞便為光熱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5日 21:05
2011年12月05日 21:0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山區一些貧窮村落,村民仍是以柴火煮食,除會熏黑家居,砍柴生火亦會影響環境。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自2007年開始,獲本港恒生銀行贊助部分經費,在長春社協助下,耗資逾600萬元興建1650個沼氣池,供當地村民以人畜糞便所生產的沼氣,作生活燃料及有機肥料之用,改善生活。

可為爐具飯煲供氣

該沼氣池會直接由豬圈和廁所收集豬糞和人糞到沼氣池,再將喉管由沼氣池直接駁到廚房,為沼氣爐、沼氣飯煲和沼氣燈供氣。

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秘長鄒恒芳表示,以往在芒市山區,不少傣族農戶都沒有安裝廁所,村民會在村內棄置排泄物,影響環境衛生,現在興建新沼氣池,除可生產能源,亦可改善農戶生活。

每個成本約4000元

鄒表示,中央政府原計劃建造100萬個沼氣池,每個成本約4000元人民幣,但農民每年只有約2000元收入和1500元政府補助,難以負擔建池費用,只好繼續伐木生火,估計每戶每年伐林約4立方米。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於2007年開始,逐步在雲南興建1650個沼氣池,涉款逾600萬人民幣,部分經費獲本港恒生銀行贊助,環團長春社則協助推行。

負責項目的長春社總監黃子勁表示,對於中央要求5年建100萬個沼氣池目標,現項目只是杯水車薪,他希望計劃在民間製造訴求,讓居民看到長遠的分別愈來愈大。

今次資助計劃,亦包括為新建沼氣池提供2年保修。黃子勁指出,安排是希望每條村在2、3年內能培養出一名「搵到食嘅」基本維修技工,避免日後沼氣設施因故障,而得不到善用。他坦言不是每次計劃都能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因為當地領導的取態、人口結構、和農戶自己本身有沒有養豬等都很重要,因此他們每年除驗收設施,亦會回雲南查察村民使用情况。長春社和基金會正計劃到更偏遠的農村建沼氣池。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