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已經艱挺數月的內地房地產市場,至今不見任何曙光。積攢逾年的房產隱疾,如水下冰山,逐漸顯露。
真跌還是假摔 難分難辨
人們尋找到房地產泡沫的各種證據,如鄂爾多斯被稱為「鬼城」的康巴什新區,這座靠着「羊、煤、土、氣」一夜暴富、人均GDP超過香港的城市,平均房價已經從每平方米1萬多人民幣,暴跌到3000多元人民幣,這城市裏幾乎所有房地產開發商,都和高利貸相牽連。
鄂爾多斯確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品,但很難由此推出房價整體出現下跌「拐點」的任何結論:在中國其他城市,每天都在增加的人口和住房需求,並沒有為房價騰挪出太多下跌空間。
權威資料顯示,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在10月份出現13年來首次下跌,一線城市平均房價增長首次出現負值。
但這究竟是真跌、還是「假摔」?直到現在,學術界也不能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趨勢,作出太多明確的判斷。
如對內地上一次房價「拐點」之爭還有記憶的話,如今局勢就更難下判斷了:2004年前後,同樣由於房地產投資規模迅速上漲,推動相關能源、建材等行業價格大幅上漲,中國政府推出了限制土地供應、控制發放房地產行業貸款、推出經濟適用房等連環手段。當時,「內地房價將出現拐點調頭向下」的觀點幾乎成為主流。但恰是政府的調控限制了供應,令經濟高增長的中國房價在隨後幾年急速上漲。
對抗房價博弈升級
這一輪調控是否令內地樓市孕育大變局?從明處看,這場博弈似乎沒有懸念可言:一方是手握重權的政府政策制定者;一方是聲名不佳、靠銀行「吃飯」的房地產商。但是,儘管政府自上而下對抑制炒作房價的態度依然堅定,很多「不同聲音」卻已從各個層面傳出。
有專家就放言,內地房企資金鏈斷裂、土地財政告急,房價下跌過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遠比房價上漲的影響更大。
他們警告說,中國樓市所牽扯的,絕不僅是百姓住房的單一鏈條,背後還涉及金融、鋼材、水泥、煤炭等諸多行業,甚至數量龐大依靠建築工地維生的農民工就業問題。再加上世界經濟如今又重新面臨2008年的窘境:全球經濟上漲乏力,需要靠寬鬆財政推動消費來挽救經濟,政府緊縮貸款的做法能堅持多久,還是未知數。
對此,有學者表示,無論如何,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都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一旦調控不當,不僅會傷及多個產業鏈條,政府執政能力也會受質疑。中國執政者必須拿出勇氣和智慧,才可能趨「變」為「穩」。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