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擁有22年操盤經驗、深諳市場風險的知名對冲基金經理錢志健,在他的新書《亂世對冲》中指出,全球以至香港的經濟和金融市場正處於「亂世」,預計明年首季情况可能會更差,投資輸錢風險極高。
既然看不通,他認為一般人的最佳做法是,持有的流動資產以現金為主,最重要是「力保不失」,至於非流動資產如「磚頭」,則盡量減少槓桿,但如有能力,擁有自住物業是無可厚非,因擁有一個sweet home(美好的家),並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錢志健認為,既然處於「亂世」,投資市場風高浪急,而投資的最重要規則是不虧蝕,大可跟隨Risk Off(離場)策略,因不作投資也是一種投資選擇。他表示,由於在股票市場中輸掉五成資金是容易不過的事,但要賺回虧損,卻需要賺回1倍的回報,極為困難,所以投資者需要控制風險。
以高槓桿圖利 十分危險
他提醒,利用高槓桿圖利是十分危險的,以負擔能力之外的資金入市十分不智,就以美國次按危機為例,當時美國在不需要收入證明下就能借得按揭,導致最終美國到處也是賤價物業,所以「唔識離場好危險」。
採用流動策略(liquid strategies)投資股票和衍生工具承受着風險,因為會隨時遇上如年前美股一夜之間的閃電暴跌(Flash Crash)。
投資潛在風險,錢志健指投資者需要熟悉投資產品,房地產也不例外,以他自己為例,買入「磚頭」以前,除了多作市場研究和實地觀察,而由於喜歡透過fix up and sell,即為物業增值才轉售獲利,「不妨走去VTC(職業訓練局)讀啲電工、水泥諸如此類,以了解多啲如何fix up」,「唔係淨係睇幾個地產展覽」。事實上,錢最近收購美國Coral Springs一些年前由風災而被賤賣(原來售20萬美元,現只售5萬美元)的物業,計劃重新裝修,他笑言「最好教埋我做電工」。
此外,錢志健表示,近年遇上日本核輻射事件,加上受電影《2012》的啟發,有感「磚頭」也非可永恒保有,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可能對樓市造成嚴重打擊。因此, 如能力許可,在投資房地產策略方面,也應該分散投資,「唔可以買死一個地方」。他以人的平均壽命70歲計算,建議已屆60歲人士應減少持有風險資產,應在流動及非流動資產的調配上要考慮清楚。
現時主力處理家族資產的錢志健指出,對家族企業(Family Office)而言,對冲的目的是以力保不失為大前提。
考慮作「另類投資」
據他觀察,亞洲的家族企業的投資策略以投資於流動資產(liquid asset),如長倉股及非流動資產(non-liquid asset)即房地產兩方面為主;反觀歐洲家族投資者的投資較多元化,除了投資金融工具及房地產,他們亦有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所謂另類投資,比方說,錢的友人於柴灣買下工廠作studio,同時有收藏電單車Harley Davidson,由買入價的300元升值至30萬元,回報率比工廠還高。
對於不少年輕人埋怨上車難,錢認為在投資或任何投機活動之前,年輕人應先尋找他們的第一塊磚頭,他建議選擇偏遠地區的物業作上車盤,雖然位置不方便,transportation cost(交通成本)較高,但價錢較廉宜。
此外,他提議年輕人可考慮外國流行的合作投資(co-investing),由於個人的資金有限,「同表哥、家姐夾份買物業」,「(物業)area可以大啲」。
他稱,部分新盤呎價達到數萬元,從投資回報而言,舊樓比新樓more predictability(更可預計)。錢於2005年購入新盤單位,租出兩年後賣出,僅賺數十萬元。
明報記者 鄒凱婷、陸振球
攝影 陳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