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月11日,廣東省佛山市突然高調放寬樓市限購令,結果朝令夕改,新政胎死腹中。淪為笑話的背後,卻是一眾地方政府難掩的失望之情,原因簡單,在號稱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下,限購限價令地產商收入大減,而缺錢的地產商直接影響政府賣地成績。縱觀過去數月,廣州、北京等多次賣地,不是底價成交便是臨時取消。
全國賣地收入 料下跌3成
「習慣性流拍」的結果,是地方財政收入銳減。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曾預計,今年全國賣地收入會比去年的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3成,即是地方共減少8千多億元收入;以廣州為例,首10個月賣地收入僅217.14億元,距離全年目標的646.5億元還有很遠。
賣地收入減少,財政開支卻很多,保障房工程、民生工程等大大增加地方負擔,既要滿足中央要求,又要確保有錢開工,地方政府實陷兩難。
然而,眼看佛山這隻「出頭鳥」不足一天即被中央「槍打」,地方政府亦理解到當面與國家的樓市調控態度對着幹絕無好處,因此唯有「暗渡陳倉」救市。近期即有南京恢復公積金貸款、成都放寬置業者資格審查手續,以及北京取消地皮需配建保障房規定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