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節節敗退,恒指連跌5日,至今累跌逾千點,每日以近跌不下形成陰乾,稍一猶豫,可能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大市中期升勢已失,宜為倉盤進行「盤點」,其中內需股率先跑輸,醫藥、濠賭股隨時成為高危,均屬「汰弱」之選。
恒指早段跌437點,低見18054點反彈,收市報18225點,跌265點或1.44%,大市成交512億元,低20天平均逾兩成。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1比5,連續5日低於中性(1比1),市底未有轉強迹象;跌逾3%佔下跌股份連續兩日達四成,沽盤動力持續強大;呈陽燭對陰燭為1比2,意味着資金低位吸納意欲不大。
恒指10月初展開強勁反彈,及後雖在18900點受制回落,但在17782點(10月22日)已找到支持再漲,並創出高位才拾級而下。
昨日一度跌至萬八點邊緣,低位與17782點相距不足2%,隨時形成一浪低於一浪走勢,岌岌可危;國指則相對仍處於高位,離10月底低位有逾6%水位。
綜合恒指、國指75隻成分股,昨有近三成股份創出近期低位(10月17日至今),但高出近期低位逾5%股份佔比仍達五成。據本報數據庫涵蓋逾410隻股份,有近七成股份未有觸及10月21日的一周低位,以昨日低位計算,整體有37%及56%分別高於該周低位10%及5%,顯示市底不至於一面倒失陷。
跌穿17285點 將現一浪低一浪
數據庫內有兩成股份昨日創出近期低位,其中航運、中港地產、香港銀行及內需板塊成為重災區。百業之母的銀行股在過去一年的高速放貸後,壞帳料增; 航運股面臨全球經濟不景及運力過剩,以及中、港樓市受到政策打壓,各有基本因素所累,積弱非一日之寒,老早應避重就輕,但受政策扶持的內需行業同告轉弱(見表),則不宜掉以輕心。
至於高危行業有醫藥股及濠賭股。央視日前高調地就高藥價問題進行報道,發現部分常用藥品從出廠價至醫院零售價被大幅標高,此舉隨時可能觸動監管機構神經,出台更嚴厲監控,國藥(1099)及利君(2005)形成圓頂試低位,聯邦製藥(3933)創新低,板塊疲弱。銀娛(0027)在追趕澳門博彩「一哥」澳博(0880)市佔率走勢凌厲,股價卻率先跌破10月下旬低位,為利淡預告,須予以小心。
此外,本欄投資組合持倉已降至四成,不急於求沽,會採取「自然流失」策略,東方電氣(1072)、華能(0902)及中電信(0728)分別低收23.5、7.3及4.6元先行沽出,中石化(0386)及神華(1088)暫作核心持股,再作跟進。
明報記者 劉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