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人都話日本央行出手是入市的一大指標,於過去幾次干預來看,這說法確是準確無誤。不過,今次又是否一樣呢?要分析日圓強勢會否就此終止,窺探美日息差或可略知一二。
在過去廿年來,美日息差可分三個階段:分別是1990至1993年、1993至2009年底及2009年底至今。日息於此廿年間就只有頭尾兩階段高過美息,當時日圓兌美元亦不斷升值。不過若論相似度,現時則較似1990年初。當年美息跌勢雖在1993年喘定,但日圓卻仍升不停。其後在1994年2月,聯儲局加息,加上G7聯手干預日圓,日圓才結束強勢。
哪國拆息先上 誰國貨幣先逞強
再比較現在,日息於2009年底至今年7月稍微高於美息,日圓亦不斷升值。現時兩國三個月拆息同處近十年低位,下跌空間不多,關鍵只是哪國拆息先上。誰先上,誰國貨幣先逞強。
近月美元拆息持續上升,可能正反映兩個前景:信貸緊縮及通脹。8月及9月底歐、美債爆發,前兩周明富環球亦倒閉,十足2008年貝爾斯登後的翻版。其後9月雷曼再爆,全球信貸隨即緊縮,美元拆息抽上。
當然,市場翻炒QE3(第三輪量化寬鬆)可令美息再跌。不過,現時美元3個拆息極為貼地(已近乎零),下跌空間難與當時相題並論。更何况,QE3出台亦不保證美息會直插。何解?通脹也!
以來年經濟而言,相信仍然有利美元拆息向上。日息又如何?經濟增長低迷,通縮或再現,日息何來強?總括而言,美息向上而日息低企,觀歷史走向是應有利美元而利淡日圓。當然,日圓仍有吸納避險資金的能力,在兩者互相抵消下,美元兌日圓只會行大range,而未必是大單邊。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