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界財富集中 成系統風險來源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4日 05:59
2011年11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有讀者查詢上期文章「147家企業控制四成世界財富」所提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是Vitali, Glattfelder和Battiston三名學者寫的。題為「The Network of Global Corporate Control」。報告可以在這個網址下載:http://arxiv.org/PS_cache/arxiv/pdf/1107/1107.5728v2.pdf。

這份報告的理論並不深奧,運算也不複雜。但要整理過百萬個資料,單是洗乾淨資料(資料庫的資料會有殘缺、錯誤,需要人手核對、修正)已是很耗費時間的麻煩事。這種數據挖掘(data mining)的研究,是透過運算大樣本的大量資料,找出潛藏的一些規律,如果沒有電腦幫忙運算,根本沒法做。在金融學的數據挖掘研究,最經典的應是William Christe及Paul Schultz兩人在1994年發別的論文「Why do NASDAQ Market Makers Avoid Odd-Eighth Quotes?」,揭示納斯達克市場的經紀合謀吃價的潛規則,引來美國司法部及證監會的調查和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不管東西方國家,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社會資源給少數人壟斷、支配。香港說的地產霸權、佔領華爾街行動提的99對1口號,都是針對這些既有利益者。Vitali, Glattfelder和Battiston的報告,印證環球經濟的確是給少數企業壟斷。Vitali, Glattfelder和Battiston的報告認為,壟斷世界40%財富的147家公司,雖然是互有關係,股東重疊,但這些都是在環球經濟這個自我組織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研究沒有證據證明這些大企業間有什麼默契、一致行動。

資本主義走近瓶頸位

Vitali, Glattfelder和Battiston報告列出控制權最大的50家公司,24家是美國公司、8家英國公司、12家歐洲公司、4家日本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還有1家位居第50的中石油。這50家公司,除了中石油和沃爾瑪,都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控制權這麼大,彼此關係這麼錯綜複雜,它們組成的關係網既不穩定又不可測,是需要訂立機制限制它們的影響、局限它們出事的破壞,減低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波及的範圍。可惜決策者都是後知後覺。

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說資本主義發展會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到時候資本與生產要素高度集中,主要產業大成為寡頭壟斷。資本主義也就進入最後階段,走向滅亡。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已不是馬克思見到的血汗工廠。過去兩個世紀,資本主義優勢是自我完善的機制。但這個自我組織(self organization)發展到今天,是否到了瓶頸?是否需要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破而後立?這問題太沉重,還是留給學者和政治家思考吧。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