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或服務前必定會在市場上蒐集資料,例如參考消委會或各大討論區的資訊平台以了解產品或服務的特性、用途、收費,甚至售後服務等。可是,強積金推行至今近11年,大多數成員仍對強積金投資欠主動性,市場上的參考資料亦零碎不全,為什麼?
自強積金成立至今,強積金計劃是由僱主選擇的。因此,僱員的需要未必成為僱主考慮之一。此情况將在不久的將來作出改變──眾所周知,僱員自選計劃(簡稱「強積金半自由行」)於2012年下半年落實推行,屆時成員將每年有一次機會把累積的強積金資產轉移至任何一間心儀的供應商。
屬長線投資 勿着眼短期升跌
儘管成員將有選擇權,但全港近300萬個強積金成員又應如何為自己挑選合適的供應商與基金呢?要在市場上21個各有特色的服務供應商,近500隻不同類型與特性的強積金基金中找出合適的供應商與基金,絕非易事。一般成員都以基金表現為最重要的考慮,其他的因素只是錦上添花。其實這樣的想法對於退休金投資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強積金屬長線投資,而且投資市場變幻莫測,出現短期波幅屬正常。可是,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抱有羊群心理的心態,通常在升市時積極入市,在跌市時急急離場,引致高買低賣的雙失情况。所以,成員在轉換投資組合前,應三思。
善用諮詢平台 比較基金表現
個人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程度、距離退休的年期及各種外圍的投資風險因素亦是不容忽視的。定下投資取向後,在選擇供應商及個別基金又是另一方面的功課了。據積金局建議,成員應根據基金選擇的多寡、收費水平及供應商的服務範疇去挑選合適的強積金計劃。
成員當然可直接向供應商查詢,但蒐集各供應商計劃及基金資料所花上的時間往往亦不少。市場因而衍生一些一站式的強積金諮詢平台,以提供各供應商最新動態、基金資料、環球市場動態等資料供參考,省卻了不少精神及時間。較先進的平台更可提供互動基金表現圖表及比較圖等方便用家的功能。就以強積金基金表現為例,成員可以自由選擇將某基金與同一投資類別內其他基金作彈性比較,而且比較圖會配備同類型基金的回報指標及中位數以作參考標準。因為要客觀分析個人需要去選擇最合適的強積金計劃及基金,成員應好好利用由持平的中立機構提供的資訊平台,使其更容易掌握基金表現資料,從而作出精明的投資部署。
總括而言,「強積金半自由行」將有助開放強積金市場,刺激成員更積極管理強積金。作為強積金成員,活用強積金資訊平台可助認清自己的退休投資方案,然後再小心選擇強積金供應商和基金。
曹偉邦
韜睿惠悅
MPFex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