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股本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是十分重要的財務數據,並闡釋了其計算方法。基本上,慧雅在分析一家新公司時,通常第一個留意的財務致數字就是它的股本回報率。蓋慧雅相信最「正统」的投資方法是視股票為一盤生意的一部分,不是純粹一張紙張,股本回報率就是一個直接反映一盤生意的賺錢能力的數字。從最簡單的角度看,一家公司在某年的股本回報率,就是反映它的管理層在當年能為股東投入了公司的資金取得了多高的回報率。
公司回報須高於政府債
很顯然,有關數字是愈高愈好。由於把資金放在銀行,或在理論上「沒有風險」(risk-free)的政府債券或也有一年兩、三厘或更高的回報,因此在理論上,公司的股本回報率最少要達到這水平,才算「合格」,否則股東就等如承擔了風險,但就沒取得補償,有如做了「義工」或「善事」。從另一個角度看,若公司在該年的股本回報率遠高於政府債券的息率,例如有30%,它就可以稱得上能為股東賺得可觀的額外回報。若這公司每年將盈利四成作派息,又能將股本回報率長期維持在30%,那麼在理論上,它是應有一股自我滾大的能力,蓋公司的股本會因為有保留下來的六成盈利而上升,在財務分析學上,這股公司自我滾大的能力,被稱為內部增長比率(internal growth rate),它的計算方法就是等如股本回報率×(1-派息比率)。說了一系列的財經詞彙,慧雅純粹想帶出一點,就是高股本回報率的公司應可享較高的估值,公司分析的另一重點,是它股本回報率變化的方向,有機會我會再談這點。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