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主黨多名星級人馬在區選敗北,但兩名80後羅健熙及區諾軒成功攻下被建制派盤踞多年的利東邨。「利東孖寶」在區內耕耘多年,出名喜歡製作帶點「自戀」又創意十足的宣傳品,並善用facebook平台與居民交流,與老一代的區議員有別。二人不諱言,利東邨居民「悶了十幾年」,多少期望有新氣象,相信他們的朝氣活力及扎實的地區工作是取得選民支持的原因。
街坊「悶了十幾年」 青春致勝
27歲的羅健熙5年前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民主黨南區支部任社區主任,起薪只得9000元,07年初試啼聲,循利東二出選區議會,僅以27票之微落敗。羅健熙稱,當年落敗後仍雄心壯志,曾表示要選多兩次才會言棄,現在回想亦覺自己「好豪氣」。
「區選前我常常想,如果今次都選唔到,真係好大鑊。」羅健熙說,為了全職當地區主任,確實放棄了不少機會,包括註冊社工那份可觀的薪酬,若要再花多4年「博一鋪」,內心難免有掙扎,亦難向家人交代,「好彩今次選到」。
「不能單靠民主派旗幟」
24歲的區諾軒因在中大任助教的關係,兩年來在地區工作沒有向黨支薪,「當初以為可以公餘幫手,但後來發現做地區工作,根本不能不多花時間,最後我一周至少落4次區」。區諾軒認為,區議員全職化是大勢所趨,「街坊是逐個逐個識番嚟,你要街坊由認識你到相信你,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現在已非高舉民主派旗幟就能爭取選民支持的年代了」。
建制派近年幾乎攻陷區議會,氣勢如虹。在利東作開荒牛的二人嘆謂,資源匱乏下,民主黨在考慮開發新區前,應先思考如何加強對現任區議員的支援,保住舊區,「我們不是巴西足球隊,被人入了波,入番人就搞掂」。
青春無敵的「利東孖寶」直言,未來將會以最堅實的地區工作力保這個「堡壘」,「我們要讓對手知道,如他們派人下來『磨』,只會係嘥時間」。
金融生戰敗 家人反開心
另邊廂,公民黨陳梓杰在九龍灣麗晶挑戰連任多屆民建聯議員潘進源,獲逾2000選票,以162票落敗,矚目的成績,全靠他全職扎根社區兩年。
陳梓杰於經濟及金融學系畢業後,沒有像其他同學一般成為收入可觀的金融才俊,反而到公民黨擔任月入萬多元的社區助理,「其實是使命感,一直都好想服務社區。畢業後是我最好的青春,假如現在不選,難道老了才來落區?」他坦言,家人對他從政的決心並不完全理解,認為即使選到區議員,亦吃力不討好,薪金較從事金融業的同學相差一大截,亦要冒下屆選不到的失業風險,「知我選不到,家人會有些開心,因為覺得我可以做番『正經事』」。
對於落選後的安排,陳梓杰表示,他也許要再找一份工作,考慮今後以半職身分服務社區,「這樣較可向家人交代」。
明報記者 林凱旻 曾愛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