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總理溫家寶前日出訪俄羅斯時稱,調控房價是國家堅定的政策,樓市調控決不可有絲毫動搖,更重要的,是他首次提到了「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價格」。這是溫總理一個月之內第三次談及樓市調控,措辭也發生變化。上半年時,他談及樓市時都明確表示要「加強」調控;十月份時則從「加強」轉為「鞏固」;如今更明確地指出調控目標是「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價格」。
房地產調控已經進行了近兩年,國家今年要確保1,0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令調控進入白熱化,所以溫總理日前首次提到這一個月來房價開始鬆動。在嚴厲調控政策下,地產商的日子相當難熬,不少地產商傳聞陷入財困,因為銀行收緊信貸、資本市場集資困難,房地產項目現金回流亦較預期的緩慢。以溫總理的言論看來,地方和中央在樓市上的博弈,已到了決勝時刻。
放棄調控 將影響管治威信
縱使投資者對調控可能局部放鬆充滿憧憬,但房地產這個板塊肯定要落空。關鍵是溫總一句「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價格」,將逼使發展商要大幅減價、打折賣樓。當然,一些地方政府仍未死心,因地產收入是地方財政的命脈,當然要嘗試以各種方法,希望能令中央放鬆調控。其最明顯的例子,是佛山房產放鬆「限購令」政策的「半日鮮」。當其時市場已認識到整個內地房地產市道將持續向淡,有可能呈現價量齊跌的趨勢。因此,眾分析師紛紛調低內房股的帳面值;如今看來,下調的幅度仍不够,所以目前看似頗吸引的估值,實乃假象。
地方政府至今仍對中央放鬆調控存幻想,主要因為胡溫任內,中央對樓市調控已兩次半途而廢﹕一次是2003年,當時因SARS疫症,中央不得不收回調控;第二次則是08年的金融海嘯,中央政策又是由打壓房地產,轉向托樓市,並再度奉其為為支柱產業。如今歐債危機蔓延,內地經濟又被指有硬着陸的風險,地方政府憧憬中央放鬆調控,當然是合理期望。只是中央今次仍是放棄調控政策,影響的不單單是房地產,而是管治威信,如是者三次「狼來了」,之後誰還相信中央的政策?
另一方面,緩解居民的需求,緩解房價的壓力,亦是緩解社會怨氣,是正確的施政方向。至於「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價格」會為地產商,以至銀行帶來多大的壓力,已是另一個問題了。事實上,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總比放鬆調控,留待問題更嚴重時才解決,或者市場自動崩潰為佳,因為屆時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將是不可控的,甚至有可能演變成金融風暴。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