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離岸人民幣的匯價是由市場決定的,理論上,其遠期合約反映海外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自歐債危機10月份升溫以後,加上來自五湖四海對中國經濟前景悲觀的言論,離岸人民幣遠期價格從以前的看升變為看跌。數據顯示,海外對人民幣在過去數周的升值預期可能改變了。從上月初的遠期升值到上周遠期貶值。
從表面上看,市場看淡中長期人民幣的走勢。可是,當中可能有另外一個解釋。過去一段時間,市場人士可以利用手上的人民幣,或在現貨市場買進,在遠期合約反向操作鎖定回報,可是,過量的拋售遠期人民幣有可能推低遠期人民幣匯價。由於現價還是跟在岸價關聯,而人民銀行一直開出愈來愈強的中間價,香港的現貨價逐步的升高,如果遠期價跟不上,將來買美金的代價愈來愈貴,這種無風險賺錢的空間也小了。
離岸人民幣存款增長放慢
這一次的歐債危機的確增加了環球經濟的不明朗因素,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也大幅提高。同時,由於通脹風險降低,中小企業融資壓力不減,房地產市場開始呈現出下行趨勢。香港的貿易額大幅下降,9月份總出口收縮3%,對中國的出口大跌7%。跨境貿易是香港人民幣存款的主要來源,貿易減少拖慢了9月人民幣存款的增長,按月增長只有2.2%,達到6222億元人民幣。
預期人行政策趨寬鬆
有鑑於經濟快速下行的風險增加,人民銀行也可能改變它的貨幣政策,本行認為人行會適時改變政策導向。 澳洲央行,歐洲央行已經先後減息,人民銀行也應該提前採取行動,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國內實體經濟降溫買一份保險。 筆者估計中國政府將加快放寬銀根,央行可能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對中小型銀行可能下調100個基點。仍須等待通脹進一步回落,才下調政策利率。 寬鬆的貨幣政策,輔以針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以及稅收減負,將會大幅降低2012年上半年的下行風險,並促成下一季度的經濟軟着陸。如果銀根寬鬆,香港人民幣的存款應該也重拾成長動力。
楊宇霆
ANZ 澳盛銀行 大中華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