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10月份經濟數據本周陸續出爐,市場預期食物及原材料價格回落,將使通脹壓力明顯減輕,消費價格指數(CPI)和生產價格指數(PPI)均有望降至6%以下。但歐美經濟低迷及國內調控持續,將導致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等增幅亦有所下降,顯示實體經濟進一步放慢。
國家商務部統計,10月最後一周內地肉類、蔬菜、蛋類及水產價格按月紛紛下降,糧食及奶類價格走勢亦趨於平穩(詳情見表),反映內地物價上漲壓力減輕。彭博資訊的市場預期亦顯示,10月CPI有望由9月的6.1%大幅回落0.7個百分點至5.4%。
石油鋼鐵降價 PPI回落
PPI方面,市場認為10月跌幅度較CPI更顯著,預計達0.8個百分點至6.5%。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早前發表研究報告中指,PPI回落主要是受油價及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影響,去年基數較高是另一個因素。
通脹壓力減輕雖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本月初率先公布的中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低於預期,令市場擔憂實體經濟進一步放緩。大和資本市場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預測,內地10月工業生產總值(IP)按年增幅將較9月下滑0.6個百分點,至13.2%,表明企業生產活動放慢。
另外,市場相信歐美經濟低迷,10月中國出口增長亦會繼續受到衝擊。市場普遍預期出口按年增幅較9月輕微回落0.1個百分點至17%,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宋宇明顯更悲觀,認為上月出口或大幅減慢至13%,相當於按季度調整後按月減少17.3%。該行相信外需減少是看淡出口的原因,但其研究報告未進一步闡述較同行更悲觀的原因。
房調未鬆 房價增幅放緩
固定資產投資(FAI)方面,券商均認為由於期內房地產宏調未見放鬆迹象,10月增幅會輕微回落。但美銀美林相信,第四季整體情况應較第三季反彈,主要是10月底宏觀政策出現微調。
至於貨幣供應和信貸,市場相信由於10月大部分時間政策並沒有轉向,所謂的「微調」出現在月底,故期內廣義貨幣增長仍維持約13%的低速增長。但券商相信,受到銀行信貸目標提升帶動,11月及12月信貸增速會有所加快,令第四季平均每月新增貸款達5000億元人民幣,略高於9月份的4700億元。
明報記者 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