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雲南曲靖市的陸良化工廠今年8月因非法傾倒工業廢料鉻渣而被責令停產,在完成鉻渣無害化處理前不得恢復生產。但中央電視台卻揭發該廠在禁令下達後不足一個月,就已經部分恢復生產,廠方辯稱如不開工就沒錢處理鉻渣,但先前的鉻渣尚未清理,又再排放新渣。
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陸良化工廠內傳出機器運轉聲,煙囪也開始冒煙,證實其已經復工。該廠共有鉻鹽、維生素K3、鉻粉生產線和鉻渣無害化4條生產線,其中維生素K3和鉻粉生產線,產品是鉻粉和鉻鞣劑。
廠方出示一份曲靖市環保局「關於同意陸良化工廠恢復生產的意見」,顯示環保局批准了維生素K3線復產,但並未允許鉻粉生產線復產。化工廠解釋,當初他們在做環評時,這兩條生產線是一起做的,既然K3獲准,那另一條生產線也應可以。
但國家環保部9月的要求是,未完成鉻渣無害化處理之前,不得恢復生產。央視引述曲靖市環保局負責人說,該廠若不復工,則無法籌得處理鉻渣所需資金,所以同意其部分復產,但也要求在年底前必須要處理完2006年後產生的鉻渣,總共2.5萬噸,否則立即停工;而2006年前積存的鉻渣,則要在明年底前完成處理,被鉻渣污染的土壤也要同步處理完畢。
鉻渣堆廠內產生毒物質
陸良化工廠負責人說,該廠鉻渣無害化處理生產線每年能處理2萬多噸,但現正停產,從現在到年底要處理2.5萬噸鉻渣並不現實,該廠轉而將未及處理的鉻渣先存堆在廠內,但這些鉻渣表面泛出黃綠色,證明已經產生有毒六價鉻,繼續污染環境。
8月23日,陸良縣政府要求在鉻渣堆場上搭建防雨棚,廠方聲稱已完成,但是實際只覆蓋三分一,其餘完全裸露在外。當地環保局負責人當即要求廠方要在兩天內解決這個問題。
鉻渣是在生產鉻粉時產生的廢料,遇水會生成六價鉻,污染水和土壤,影響可持續幾十年,難以根絕,人接觸到可致癌,傷害肺、肝、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