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減息潮再現 樓市可見小陽春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05日 05:59
2011年11月05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去澳門賭廿一點,如果賭仔認為牌面佔下風,可以選擇投降輸一半。不過,歐債危機之下,雖然歐盟國同意希臘可以削債一半,但希臘卻一度祭出「公投」大旗,意圖連一半都唔想還。最後公投雖暫被喝停,但也反映要債仔還債,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相比之下,美國雖然國債龐大,因擁有印鈔機器,可以大印鈔票還債,所以有所謂美國國債不會違約的說法,不過,印銀紙等同貨幣供應增加,就算因流動速度減少而令通脹暫不明顯,也會令美元面對貶值壓力,從而令以美元計價的債項貶值,等於變相削債。美國的做法雖表面沒有如希臘般無賴,但效果相似。

溫州爛帳嚇怕銀行 漸重投港樓按

港元因與美元掛鈎關係,如美元貶值,港元也只能夠跟隨,則同時增加了資產泡沫化的危機,此所以財爺曾俊華在立法會發言,依然提醒要留意樓市泡沫的風險。同一時間,繼澳洲減息,歐洲也在周四宣布減息四分之一厘,看來,除了美國低息會長期化之外,全球也可能開始新的減息行動,都對實質資產包括樓宇樓價有支持作用。

說到貨幣供應增加,其實中國央行也經常大開水喉,雖然近期因調控關係而稍為收緊銀根,但貨幣供應按年增長率仍達13%,而內地通脹率更高達7%至8%,內地人要尋找保值的方法,可能較港人更緊張,但政府卻不斷打壓樓市,在股市長期不振,資金又沒出路的情况下,一些人便變成了小型高利貸,以為可以賺得高息,最後卻利大本無歸,不說利息,連老本也給債仔走了佬,欲哭也無淚。

說到借錢給內地客戶,賺高息,早前不少香港銀行也收縮按揭業務,紛紛把資金轉投可收取較高息的內地貸款,但自溫州出現金主走佬事件之後,相信這種「南水北調」的情况也可能會逆轉。有銀行中人分析,上述的「南水北調」,所簽合約一般為期一年左右,估計當約滿後,香港明年初便會陸續將資金調回香港,屆時港元利率便可能重新回落,而聽聞近期已有物業投資者可重新獲得銀行提供拆息按揭,若稍後新做按揭息率能整體回落,則會否又是樓市出現小陽春之時?

上季內地買家比率高於賣家

近半年內地水緊,有指會令在香港擁有物業的內地業主要被迫走貨套現,而傳媒也不乏內地人在香港減價賣樓的報道,但情况是否嚴重,又是否成為主流?

中原地產研究部提供數據顯示,2011年第3季登記私人住宅買賣合約中,已知內地個人賣家,僅佔宗數的3%,同時亦只佔金額3.7%,按季反下跌0.3及0.5個百分點,顯示最近流言許多內地買家沽售香港物業並不確實,沽售只屬個別事件,未成趨勢。相反,內地買家佔比例卻上升,第3季已知內地個人買家佔宗數比例12.55%,佔金額比例22.7%,按季上升0.9及4.0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顯示,第3季內地買家比例明顯高於內地賣家比例,佔宗數比例多出9.5個百分點,佔金額比例多出18.9個百分點。差距持續擴大,宗數差距按季升1.2個百分點,金額差距按季升4.5個百分點。即縱使內地「水緊」,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持續多過賣出,反映內地人傾向長期持有香港物業(見圖)。

內地人來香港買樓,往往出價甚勇,其目的為何?胡潤聯合中國銀行最新完成的調查報告,或許可以提供答案。該報告指出,中國的千萬富豪中,14%已經移民或正在申請,46%正在考慮移民,而到海外投資的富豪中,比例最高的目的是「為孩子教育」(達到50%),其次乃「為移民」(佔32%),之後則是分散風險(佔25%)、生活需要(佔22%)和更好回報(18%)。

而海外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是美國(佔42%),香港緊隨其後(佔38%),第三位為加拿大(佔23%)。有學者指出,中國缺乏保障市場經濟的法制體系,富豪的海外投資熱潮也說明了他們對體制的不安。

內地富人喜投資海外

胡潤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在今年5月至9月,訪問了內地18個重點城市的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收回980份有效問卷,基於這些訪問,在29日發布了《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受訪人平均財富達6000萬元以上,平均年齡42歲。

白皮書顯示,中國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中,擁有海外資產的已達1/3,海外資產在可投資總資產中的平均佔比為19%,形式以房地產為主。在目前沒有海外資產的高淨值人群中,也有將近30%的人在未來三年有投資海外的計劃。

明報記者 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