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至今,美股標普500指數經歷了16次熊市。買了正股投資者經常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熊市裏應該「壯士斷臂」止蝕,還是與股市鬥長命,待股價翻本才賣出股票。有研究發現,美股熊市甚少輸一半,只要股民在熊市肯捱,其實是有翻身機會。
美股熊市的正式定義,就是由高位計跌超過20%,標普500指數近80年經歷了16次正規熊市。投資機構InvesTech Research的研究就指出,熊市其實不是想像般可怕,跌超過四成的熊市是極之少數,自1940年起,只有4次熊市才達到四成以上的跌幅。撇除1929年的大蕭條外,最大跌幅是在08年金融海嘯,當時跌了57%,但在2009年底前已回升不少,以07年的高位計,只是跌約26%,已收復了近一半的失地,其餘的大熊市亦跌不過五成(見圖)。
另外,美股較大型的熊市(跌三成以上)都是由經濟衰退造成,唯一的例外就是美股1987年的股災,當時的跌幅達34%。不過1987年的美股大跌市的成因複雜,包括了程式沽盤及美元下跌等因素,參考價值不高。若股市進入熊市,但經濟沒有進入衰退,通常都是一隻「小熊」,跌幅通常不過三成,而且時間較短,多數一年便可以逃出生天,只要持指數股的股民肯死守,損失有限。
除了經濟是否進入衰退,繼而影響熊市的規模外,當時股市的市盈率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根據紀錄,美標普500指數出現跌三成以上的大型熊市,出現時平均的市盈率達21.8倍,遠高於現時的14.7倍。其實這個數據合乎邏輯,因為市盈率愈高,即代表股市升得愈多,之後可以下跌的幅度也愈大。
市盈率愈高 升跌幅度愈大
筆者引用InvesTech Research的研究,旨在說明股市升跌是家常便飯,就算是大熊市,若閣下持有的是指數股,要蒙受的損失通常最多都是一半左右(細價股則不在此限),並且之後大多有收復失地的機會。股民在熊市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衝動行事,胡亂進行買賣,在熊市捱一段時間,雖然會損失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但至少也有一定的翻本機會。
明報記者 謝德健